央视《新闻联播》近日报道称,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最近开通试运行,并与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9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参合农民今后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异地就医即时报销。而据记者了解,安徽省目前有21县市“尝鲜”新农合省外即时结报,但全面实现这一夙愿还尚待时日。
“跨省结算”难题不少
“去年底安徽省就已实现了省级平台跟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对接。 ”省农合办主任夏北海昨日介绍,目前省级平台定期向国家平台传送统计报表数据,实时传送全省参合群众的就医数据和补偿数据,以供国家平台实现统计、汇总和分析。同时,省级平台也能从国家平台下载部分医院的就医数据,以供各统筹地区进行报销前的费用核查。但他表示,九个省份的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国家级平台联通,并不等同于就能实现新农合可报费用在九省份之间的即时结报。
“全国范围内的跨省结算面临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双重难题。 ”夏北海解释称,借助国家级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新农合跨省结算是未来的目标,但目前这一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各省之间还没有实现医保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在政策设置上,新农合多数实行县级统筹,各县针对新农合省外就医的报销政策不一,并且新农合基金由县级财政监管和结算,而省级普遍没有新农合资金和结算中心;此外,跨省就医的多数是前往发达地区,同一种病的医疗费可能比省内高出不少,如此就可能会导致本省医保基金超支。
21县市自行“探路”
据介绍,早在2010年,安徽省就已经实现新农合省内省级医院的即时结报,而目前,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新农合即时结报均已实现。尤值一提的是,跨省即时报销在安徽省部分地区也已迈步。截至目前,已有宿州市埇桥区、砀山县、灵璧县、濉溪县、萧县、天长市、来安县、太湖县、阜南县、歙县、休宁县、宿松县等21个统筹地区与省外40多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即时结报协议。 “在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跨省结算功能没有开发出来前,我们将力推统筹地区与省外医院之间开展‘点对点\’异地即时结算的形式,力争在年底前将试行新农合‘跨省结算\’的统筹地区由21个增加到30个以上。 ”
夏北海表示,“为了保障患者健康和新农合基金安全,要求合作的省外医疗机构必须是所在省卫生管理部门认定的新农合定点医院,且最好是二级以上的正规医院,以防过度医疗、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规行为的出现。 ”
省外就医“待遇”略低
“看同一种病,发达地区医疗费比省内高;参合农民省外就医如遇违规行为,安徽省难以监管。 ”夏北海坦言,新农合跨省即时结报是方便省外就医农民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可能加剧病人外流,对新农合基金的平衡也有一定冲击和影响。因此,对省外医院实行即时结报的同时,还需要设计配套管理措施以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其中,“差异化”的新农合报销待遇便是其一。据透露,省外就医新农合报销的门槛费比省内就医的高,同时,报销比例也要比省内就医的报销比例低5%至10%。 “一方面把病人尽可能留在省内,防止不必要的赴外就医;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医疗费用较高,囿于新农合基金紧张,维持其平衡。 ”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安徽省明年的新农合筹资标准将提高到390元/人,其中农民个人筹资标准由今年的60元/人增至70元/人,各级财政补助由今年的280元/人提高到320元/人。此外,为方便农民就诊,在已将纸质参合证全部替换为就诊卡;在肥西县等14个县启用二代省份证就诊的基础上,安徽省明年还将大举推开二代身份证作为就诊卡的措施,更多地区的农民看病,将享“刷证就诊”的便利。
本报记者钱程 实习生张文武
新闻推荐
肥西试点政府购买服务本报讯 12月6日,肥西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首次在上派镇三个社区试点。首批实施的服务项目包括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失独高龄老人公益服务项目和特殊老人人文关怀服务项目...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