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城
倾诉烦恼缓解压力
“老师,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11月初的一天,当合肥某中学高一学生珺珺 (化名)再次来到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和心理老师李妮聊天时,珺珺脸上的笑容已经十分轻松。
今年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珺珺就被高中的快节奏生活打了个措手不及。让她最不能忍受的是成绩只能排到中等,早已没了初中时的辉煌。 “我要考上名牌大学,但拼尽了力气也只能维持在这个水平,我该怎么办呀……”夜里,珺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白天没解出来的数学题和一大堆数理化公式,她把头蒙在被子里,眼泪无法抑制地流下来,到了白天上课又昏昏沉沉。她陷入痛苦的恶性循环中。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后,珺珺鼓足勇气,走进了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向老师诉说了自己的困惑。
“当时她边说边哭,我安静地倾听着,其实哭诉也是一种宣泄。 ”李妮告诉记者,经过几次长时间倾诉和适当引导,在家长和任课老师的共同关心下,珺珺学会了给自己重新定位,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李妮分析说,珺珺这种状态,是新生适应不良在学习上的典型表现,很容易发生在高一新生身上。 “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后,如果还把眼光停留在初中众星捧月的优越感上,就很难接受现在的现状,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厌学、逃避的心理。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自我角色定位,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及适当的情感宣泄。 ”
然而,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合肥15岁的男孩小博却选择了另一种应对方式。 8月31日凌晨,即将升入初中三年级的他从28楼家中坠落,不幸当场身亡。写字桌上,还有他未完成的暑假作业。就在同一天,12岁的合肥女孩小凡从自家6楼的天台坠下,数小时的抢救还是未能挽救回女孩的生命。在其留下的遗书中,表示自己学习压力过大。
研究表明,由于升学、就业等压力增大,目前中国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厌学、多动、网络成瘾等等已经成为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心理教育面临尴尬
“我女儿平时都是很懂事的,但是题做不出来时容易烦躁,会和我们发脾气。还没问两句,就吧嗒吧嗒掉眼泪。 ”铜陵市民姜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小欢今年已经读初二,小学六年级曾转学。 “那段时间她不爱说话,我以为只是转入新学校的暂时不适应,没想过要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
像姜女士这样,不关注孩子心理问题的家长不在少数。当孩子反复表现出烦躁、逆反等状况时,家长们往往只是询问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批评了”“是不是考试没考好”等,甚至会对孩子进行训斥或体罚,很少想到要带孩子去医院做心理疏导。
尽管目前合肥市大部分中小学都已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中心,但记者了解到,主动咨询的学生却不多。 “到心理咨询室去,就说明自己心理有问题,让同学看见了会很没面子,会被耻笑。 ”学生王鹏程的这句话,说出了校园心理咨询室门可罗雀的原因。
事实上,除了家长忽视、学生逃避外,心理健康从“辅导课”变成“边缘课”也是目前心理教育面临尴尬的原因。
教育部发布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但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渐渐形同虚设。 “在高考指挥棒下,还有多少学校会在初三、高三的课程中列入心理课?”合肥市心健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师王维维分析,由于应试教育下的升学压力及职称评定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了心理辅导教师的地位尴尬,也客观上造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困境。
教会孩子珍爱生命
心理专家认为,面对压力和挫折,赏识教育对激发孩子的自信心的确有好处,但要想改变青少年抗压能力越来越弱的现状,在给予适当挫折教育的同时,更要教会孩子珍爱生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 ”心理咨询师王维维认为,家庭教育是心理教育的第一课堂。她建议,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要教会孩子如何好好读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他面临困难和遭受打击时如何坚强应对。避免孩子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夸大被批评的后果,心里一时承受不过来,导致过激行为发生。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尊重为基础,批评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因材施教\’。”李妮认为,孩子在成长中尤其是青春叛逆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在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法,要科学、艺术地教育学生。“比如对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就事论事,有度批评;对待那些腼腆害羞、性格内向的孩子,宜采取间接式的批评,在表扬中批评,批评中又要带着表扬。 ”
“自杀是生命教育缺乏的表现。 ”在肥西县清平中学王国松老师看来,应当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帮助孩子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珍惜其他动植物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他同时建议,珍爱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家庭或学校重视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密切配合。
好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增强。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多个市都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合肥市,最新印发的《合肥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和使用基本要求(试行)》提出,到2017年,校园心理辅导室应实现全覆盖。在学校设立“家长课堂”外,该市70%的城市社区还将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专门的家长教子活动。
【网友观点】
● 孩子每天晚上7点左右才能到家,吃完饭基本8点了。每天至少5门课作业,多的时候9门。孩子做作业常常要做到凌晨1点,而6点必须起床。孩子的心理压力能不大吗?● 在不能改变现行教育大环境的情况下,唯有改变自己,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的质量。有人夸我教育得好,我说,我只给了女儿一个好心态。●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当了老师之后才发现,老师只是家长教育之后的加工者。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人的教育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基础是心理教育,包括情绪、人格等,其次是文化知识等教育。不能只看到树叶树枝的茂盛,而忽略了树根的情况。
呐喊“减压”
11月11日,合肥八中学生在心理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放松训练。本学期开学以来,该校高三年级开展每周一次广播励志演讲、课前播放流行励志歌曲、课间播放动漫励志短片等活动,减轻学生压力。
本报记者 李博 摄
新闻推荐
12月11日,肥西县官亭镇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竹粉餐具。据了解,该公司生产的竹粉餐具、花盆,以环保可降解的竹纤维粉做原料,安全无毒,循环利用,远销美国、加拿大、北欧等国家和地区。 本...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