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肥出发,沿G312线西行,42公里到肥西县官亭镇。从官亭镇左转南行,进入050县道,约12公里即可到原聚星乡乡政府所在地。
出官亭镇后,地面开始较大幅度地缓缓起伏。过陈小庙、童大井,路两边的树逐渐稠密起来,有些深厚的味道了。过新光村后,县道跃上一个小山村,虽然与平缓处比较,小山村的相对海拔只高几十米,但人家的屋墙、院落,有不少已经是石材所建,从一个凹陷处,可知地面以下的部分,都是石层。小山村南的景致,即矮山、林木茂盛的丘岗、不规则的冲田所构成的景象,很有世外桃源的面目,颇耐人寻味,也诱人留连。
浅山间的路拐来拐去。道路右(西)前侧可见近处是嫩叶桑园、碧绿稻田,远处似乎有一抹岗脊隐含于深厚的绿色间,右前方则林阴幽然,如深含不露之境,第一眼见到,就很有感觉。转两个陡弯来到路边的几间民房前,民房中间留一条宽道,二三十米的宽道后,是一座平桥,平桥两侧有水,水边有树。过平桥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七八十年代建筑的大门和围墙,大门两侧还有传达室。
这里就是张新圩。脚下的平桥,想必就是当年张新圩的东圩沟。
进入大门,向深里行走。数百米后,过一座砖石桥。这又是一条深水沟,水面平铺着一层浮萍,两岸林木蓊郁,似乎幽深不知所踪。根据周边的态势判断,这里应该是张新圩的西圩沟。
张新圩的主人是淮军将领张树屏。清咸丰三年,即1853年,太平军打到了合肥地区,当地大户张荫谷在周公山下率子张树声兄弟,构筑堡寨,大办团练,并与附近的团练首领刘铭传、周盛传、董凤高、丁寿昌等人联络,以抗太平军。
张树声共有兄弟九人,他排行老大,他与二弟张树珊、三弟张树槐、五弟张树屏,都是淮军将领。张树声是淮军内地位仅次于李鸿章的二号人物,张树声死后,众兄弟分家单过,五弟张树屏在离张老圩北约五里远的地方造了新圩,这就是张新圩。
张树屏,字建侯,官至记名提督,太原、包头、大同镇总兵。1887年请求卸任回家休养。勇号额腾额巴图鲁,一品顶戴,卒于1891年。
据专家介绍,张新圩子的建造,不仅华丽坚实,而且结构也非常新颖,横竖成方,整齐划一,不似张老圩随地势迂回曲折。全圩占地百余亩,砖瓦屋数百间,成方形。有内外护圩沟两道,均力石块砌埂,两沟之间一道丈余高的石头围墙。外壕沟养鱼,更为宽阔,东、西、南、北,各有一道木质铁皮大闸门,这是其他圩子所没有的。圩又有一道笔直的内壕,内壕沟栽荷花,将圩子分隔成整齐的两部分,中间以一座精巧华美的石桥沟通。门枕为石狮、石鼓组成,上有门楼(又称更楼),住人看守,可俯瞰全圩四方、内外,防护甚为森严。
张新圩子解放时还完好无损,土改时被没收,其建筑亦未受损。土改后,华东康复医院进驻,后改为麻疯病院。因房子不适合医院用,被逐步拆除,改造为现代建筑,但圩子环境风景依旧。后为肥西县国营林场场部驻地。
离开张新圩前行至大畈。这里缓山起伏,山外有山。过大畈村时,觉得就下“山”了,前方却突然又现了一道岗脊。此后地形起起伏伏,直到张老圩村三岔路口。三岔路左边向东南的一条,是去往农兴乡(现紫蓬镇)的,到农兴乡14公里;右边向西南的一条,是去往聚星集的,约4公里。
当地文史专家介绍,张老圩建于肥西聚星周公山下,为清代淮军将领张树声故居,建于清同治年间,除大门外,周围圩壕沟环绕,另有内壕沟将圩内分为三个岛。相传有九路水脉直来圩子。圩子坐北朝南,像三个盘子拼在一起,吊桥向西开,过牌楼是五进正厅,每进十五间,分东、中、西三个大门,内分正大门、客厅、书房。张氏兄弟八人,在大厅北面建造内室,各房单成一个小院落。北壕外是花园和小姐们住房,一石桥通连圩内。
张氏兄弟众多,原圩狭窄,又在东壕沟外翻扩一倍,壕上架座石拱桥。东边扩建时,原设计为九进大厅,因张树声光绪十一年病逝广州而停建。东边只建有仓房及兵勇住房等。圩内各式建筑共三百多间。解放后,圩内建筑屡经改造,与原貌已大不相同。
数百米后过圩沟桥,圩沟上百米内有三座连通东西的桥梁,圩沟挺宽,沟水倒也幽然。民国时期名盛一时的张氏四姐妹,就是张树声的后代。大姐张元和即出生于这座张老圩里,六岁后才和家人一起举家搬去了上海苏州,后与小生名角顾传玠结为伉俪,再旅居美国;二姐张允和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夫人;三姐张兆和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四姐张充和,是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傅汉思教授的夫人。据说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受当时新思想的影响很深,希望自己的四个女儿能四海为家,因此给她们起名时,中间那个字都带着腿。
聚星原来是聚星乡政府所在地,现在和南分路乡合并,成立铭传乡,聚星不再是政府驻地,而只是个较大的集市了。一进聚星即看见肥西县聚星学区中心学校的大门。肥西书院就在聚星集东北郊“肥西县聚星学区中心学校”内。
据说张树声兄弟于光绪年间与刘铭传、周盛传、丁寿昌等共同捐资创办“肥西书院”,位于张老圩西数华里的马跑寺,供几个家族的子弟入学。为了提高声望,扩大影响,他们还请了当朝重臣左宗棠题书“肥西书院”牌匾,请同乡名臣李鸿章题书“聚星堂”匾额,所以当地人多称为“聚星堂书院”。后来肥西书院旁兴起了集市,遂名“聚星集”。解放后,“肥西聚星中学”先设于肥西书院,以后才迁到张老圩内。
刘铭传墓园在聚星集西略偏北约9公里的大潜山北麓。
由聚星集西郊出,一路进山。路边,嫩叶矮桑在丘坡上,在冲田里,一片又一片。青绿色的稻田,也一层又一层,一片又一片。路边的池塘幽深、弯曲。一片山竹过后,稻田、玉米地、桑田突然直逼路边,好一个桑农之乡!
过黄老家、农林、韩小店。竹林在村外、山坡,蔚然成片。嫩桑依然蜿蜒如云。过殷大郢后,地势渐下。快到鸽子笼村时,右边山坡上已可见拾级而上的刘铭传墓园。沿沥青岔道左转,很快即到大潜山北麓。
山坡上林木茂盛。刘铭传墓园从山脚起,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2.05亩,其中建设面积18.9亩,绿化面积33.15亩,总投资近1500万元,于2008年10月起开始建设,既是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联系海峡两岸人民的纽带和肥西县的重要人文旅游景点。
刘铭传墓园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刘铭传墓园总体高度为146米,形状看上去有点像南京中山陵。自一道门后,进入神道,神道均为青石台阶,沿神道拾级而上,抬头可见牌楼,牌楼后是两座碑亭,碑亭后有一对标志性的华表,经过石羊、石虎、石马和文武将四对石像生,进入享堂。享堂建筑面积72.6平方米,建筑高度7.83米,结构类型为砖石结构,也是坡屋面。享堂后是宽阔的祭祀广场,刘铭传墓室就坐落于该广场中间。
据相关消息说,墓园整体完工后,2011年4月12日,下葬了刘铭传骨灰,使一代著名淮军将领叶落归根。刘铭传遗骨被安放在水晶棺内。棺长86厘米,高36厘米,宽33厘米,其整体制作在国内还是首创。水晶棺是江苏东海县华晟水晶制品厂无偿捐赠的,价值数百万元,由一整块天然巨型水晶手工打磨,历时一年半完成。水晶棺整体制作工艺在国内属于首创,也是距今为止国内最大的遗骨水晶棺。而高1.6米的水晶碑上镌刻有“功在民族,德被台湾,文韬武略,青史流芳”碑文。
站在大潜山北麓俯瞰山下,只见潜山湖波光粼粼,山衔水接,青幽连绵,是一片十二分好的湖山。
下山,从鸽子笼村三岔路口左转,西南行。约6公里,便到大潜山西麓的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出生于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自幼托身陇亩,生活非常窘困。但为人刚毅任侠,耿介勇敢,平时喜欢耍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曾杀土豪、劫富户、闯荡江湖,成为官府追捕的要犯。清咸丰四年(1854),接受官府招安,在乡兴办团练。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刘铭传率团练与太平军对抗。1859年率团勇攻陷六安、驰援寿州,因功升千总。1862年,率练勇编入李鸿章的淮军,号称“铭字营”。在追随李鸿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过程中,刘铭传因凶悍善战,战功显赫,很快由千总、都司、参将、副将提升为记名总兵,成为李鸿章麾下的一员大将。1865年因在山东镇压捻军而提升为直隶总督,并获得清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及一等男爵的封赏。1868年,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旋因积劳成疾,辞官回乡。曾任台湾首任巡抚。
刘铭传旧居刘老圩正大厅为三进,每进3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内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正大厅大门面对外壕沟月芽塘,月芽塘两尖角内弦是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正厅西南角是西洋楼,两层三间,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正厅北面是钢叉楼,两层五间,因大潜山侧有老虎洞,建此楼“压邪镇圩”。楼后的盘亭,四面环水,惟石桥相连,存放国宝“魏季子白盘”。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迎客会友之处。厅后的小岛曾经是弹药库。刘老圩西水面上有一大岛,是读书的好所在。当年刘铭传常在此读书,后有栈桥通往岛上。据说刘铭传晚年时曾拆了栈桥,每天摇船送孙辈到岛上读书,中午送饭吃,傍晚才准回家。刘铭传的后代多在圩内居住。这一片建筑群19世纪末曾遭火灾,解放初因军工建设需要改建为仓库。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铭传乡东南还有圆通山和周公山。由张老圩岔路口,沿004县道,往农兴方向行驶。方向或南,或东,或东南。县道两边低山绵延,林木浓密,满眼都是舒服。
过张老圩村部,过龙潭寺村。道路已经接近山岗,左边是周公山。
周公山海拔183米,满山苍绿,林木深幽。据肥西旅游资料介绍,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幼年在这里读书,后人为纪念周瑜,故以“周公”命名此山。周公山山顶原建有周瑜庙,庙内塑周瑜像及其坐骑白马。周公山东南部又有周瑜洗砚池,池阔丈余。现周瑜庙已废,洗砚池尚在,池水清澈可鉴。周公山坡上有一个村庄,叫蒋家湾,为周瑜幼年同窗好友蒋干故里。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蒋干受曹操之托,前往东吴劝降周瑜,却反被周瑜使反间计,导致曹操赤壁惨败。
周公山对面又有圆通山。圆通山略高于周公山,海拔218米,山上也是林木繁茂,蓊郁漫漫。据说圆通山山腰处有大片竹园,山林间则有成群鹭鸟栖息,成为圆通山的奇特景观,圆通山因此被称为“鹭鸟的天堂”;山上还有仙人洞、试剑石,山下有圆通水库,山水交错,景色醉人。
许辉(合肥)
新闻推荐
1月21日,志愿者在...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