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一颗古老的明珠。这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杰地灵!◆肥西,一颗年轻的明珠。这里,激情涌动,活力四射,生机无限!◆肥西,一颗出彩的明珠。这里,全省先进,县域龙头,全国百强!
新成就
——回首过去,一路辉煌
近些年,肥西一直在追赶和超越!
2013年以来,肥西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中,坚持用科学的理念谋思路、创新的办法破难题,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再次夺得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一类县第一名,再次荣膺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位列第88名。
稳中求进,总量加大
肥西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扩大有效投入,着力做大规模总量,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13年,肥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50.06亿元、增长1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11443元、增长15.6%;完成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20%;累计到位省外资金223亿元、增长12.7%,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36%。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38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4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三产服务业活力增强。
转型加快,水平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人才等扶持力度,推进工业结构向技术主导型转变,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4亿元。肥西县共有100个项目入选市“双千工程”项目库,居合肥市第一。目前,一、二、三产比为12:65:2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各级各类研发中心达35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6亿元、增长13%。跻身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生态环保建设有力推进。肥西县荣获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快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和绿化造林工作,全面建立三级“河长”制,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和减排目标任务。
统筹加速,民生改善
加快改善城乡面貌,坚持全县域城乡统筹,融入主城区建设,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按照“总体规划、产城融合、分期建设、滚动发展”思路,全面启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第三届全省文明县城,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扎实抓好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事关肥西发展的国家和省市重大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
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此,城乡公共服务日益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平安肥西建设进一步深化。
党建加强,作风改进
在思想建设上,加快思想观念转变,扎实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解决对县情认识不清、对岗位职责要求不严等问题。
在组织建设上,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千名干部培训活动,持续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建立干部“做事档案”。
在作风建设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加强机关效能督查力度,集中整治“庸、懒、散”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廉政风险防控、廉政文化建设等工作,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和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监督检查,推进“阳光村务”建设。
在制度建设上,推行乡镇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六规合一”制度,建立经济运行科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机关效能、环境保障、行政审批等制度。制定党员干部思想建设、责任文化建设、能力建设实施意见,建立科级干部实绩量化考核办法,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新举措
——统筹推进,强化发展
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有新的举措!
加快发展壮大跨越赶超实力
坚持稳中求快、难中取胜,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制约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坚持招大引强。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主动盯紧世界500强、“国字号”、“中字头”和大型民企投资动向,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的突破。
推进园区升级。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新港南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桃花工业园功能布局和基础配套,推进柏堰、新港两个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推进乡镇工业聚集区发展,强化园区集约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紧抓牵动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完善重点项目“六个一批”、重大项目领导包联、挂图作战、摄像督查等制度,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
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作为增强县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突出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坚持工业经济扩量与提质并重,重点发展汽车、家电、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健全技改财政扶持政策,大力实施规模以上企业技改升级工程。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坚持现代农业规模与效益并重,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突出重大项目支撑转型。进一步聚焦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引进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外资重大项目,提升增量水平。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发展,优先做好手续审批、要素配置,竭尽所能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引导企业与在肥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桃花科技孵化器建设。继续实施“535”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加大科技领军型人才引进力度,增强县域科技创新活力。
融合发展打造城市建设形象
立足合肥主城区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城市建设与合肥市全面融合。
等高对接抓规划。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加快修编合肥西南片区发展规划,做好专项规划。抓好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新港南区规划。提升金寨南路和翡翠路沿线商业布点、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建设“一盘棋”,强化规划的引领。
片区联动促建设。坚持“点线结合、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主城区建设。尤其要建设好老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肥光入城口、上小路口、合铜路口等城市重要节点的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地标性、特色性建筑,展现合肥西南中心靓丽形象。
精细管理提品位。按照“内在抓文明文化、外在抓绿化美化”的要求,健立完善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阶段突击向常态长效、由严看严管向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转变。
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一体格局
牢固树立全域统筹的发展观,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强发展规划统筹。切实做好肥西县域五大功能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统筹做好各功能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功能定位科学、城乡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加强发展要素统筹。系统谋划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G206、G312、G330、环巢湖大道等交通干道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做好电源点布局、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域基础设施承载力。统筹推进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优化干部人才配置,科学安排财政资金投入。
加强城乡建设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道路、市场、游园、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切实抓好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绿化造林、“百河千渠万塘”整治和“三边三线”环境整治工程。
加强社会事业统筹。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合理配置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养老等公共资源,实施好民生项目,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全领域、全天候、全覆盖。扎实抓好社会大安全,努力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围绕制约科学发展的要素、管理、服务等突出问题,大胆改革,勇于攻坚。
推进投融资和财政管理改革。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政府融资项目管理,严格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
完善城乡建设管理机制。健全土地收储制度,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机制,健全建设工程招投标全程监管制度,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镇村建设政策支持体系。
推动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全面清理现行审批事项,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乡镇(园区)目标管理分类考核和招商引资项目异地落户利益分成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综合比选和集体研究制度。积极实施公务员交流轮岗,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实绩。
新目标
——提升标杆,书写华章
今年以来,肥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综合评估县“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科学研判当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
“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指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至少占合肥全市十分之一,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形象在合肥五县(市)中最佳;“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居民收入、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程度处于全省领先;“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指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全国有位置、有特色、有亮点。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肥西确定总体发展思路:立足“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紧紧围绕“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目标定位,坚持加快发展、统筹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不动摇,推进合肥主城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西北部外围控制片区协调发展,着力进行思想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环境建设,狠抓执行力,强化公信力,提升发展力,努力建设平安肥西、和谐肥西、美丽肥西、幸福肥西。
在新一届肥西县委、县政府看来,这个目标定位,既是推进肥西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肥西争先进位的现实需要,更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本质还是肥西对新时期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
按照上述战略定位,2014年必将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冲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
基于此,肥西明确2014年全年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转型,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园区开发、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强化土地、资金、环境和机制保障,全力推进加快发展、统筹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勇当“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
按照上述要求,确立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收入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市控指标。
放眼未来,肥西正在立足新的起点,奔向新的征程。
新动力
——凝聚共识,真抓实干
实施新举措,需要新动力!
目前,肥西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快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狠抓执行力、强化公信力、提升发展力。
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引领,提振发展精气神。
面对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肥西全县上下正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共识,以思想的领先推动发展的争先。尤其是强化敬业奉献的岗位意识,强化勇争一流的进取意识,强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锤炼干事创业真本领。
肥西已进入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对全县各级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进一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勤学善思,提升发展力;重绩效,狠抓执行力;要践诺重行,强化公信力。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工作机制规范化。
按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着力构建责任明晰、执行有力、监督到位、考评科学的工作运行体系。所以正在健全责任明晰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规范严密的过程管控机制、健全科学量化的绩效考评机制。
坚持以环境建设为保障,打造创业兴业新高地。
环境是发展力,也是竞争力。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再好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把握。所以肥西正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大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大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一年之计在于春。肥西再次发出迈向辉煌的最强音: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在省及合肥市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清使命、凝心聚力,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为打造“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而努力奋斗!
花岗镇美好乡村——花园社区。
穿县而过的312国道紧张施工。
三河镇小南河美景。
现代化美的生产车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史力)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关键期。 4月2日,全省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在肥西县山南镇启动,以推动实力强、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