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平
5岁那年,从生活5年的外婆家来到爷爷家——原合肥市肥西县烟墩乡刘粉坊。在这个小小的村庄,我第一次见到了烟墩路,那时的它是充满泥泞杂草的乡间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它给我的真实“馈赠”,我时常睁着无邪的眼睛看着它,希望从它那看到梦想中的平坦大道,从此我和它的故事开始上演……
还是5岁那年,我家的茅草老屋要翻盖红墙黑瓦的砖瓦房了。一方面是因为5个姑姑和1个小叔都长大了,出嫁回娘家的姑姑们没地方歇脚,长大的姑姑小叔们也没有适合的住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圆身患癌症时日不多的爷爷的梦想,他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属于自己的牢固而美丽的家,看到他身后还没有成人的孩子们有一个遮蔽风雨的处所。所有盖房子用的砖、瓦、沙、石、毛竹、油毡等材料,大多都是用货车拉到原合安路十八岗村岔口,作为长兄的父亲带着奶奶和大一点的姑姑们,再用双轮木质的农用大板车分批拉回到家。幼小的我能做的就是在老烟墩路边,尽职尽责地看好长辈们拉回来的所有材料。父辈们在十里烟墩路上来来回回不知踩下多少脚印,在土质和杂草相间的路上不知洒下多少汗水,爷爷临终前,大家终于盖好了他老人家梦想中的家园。
15岁那年,我上了师范学校。当时是我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即便有通往学校的客车我也不舍得坐,每半个月我都冒着被学校记过的危险,骑着爸爸的老式永久牌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那时的烟墩路已经铺上一层薄薄的石子,可以称为乡间石子路了,只是骑自行车更觉颠簸,但是路途的颠簸并没有让我屈服,反而让我越挫越勇——在学校我刻苦学习专业技能,每门专业课我几乎都能拿到名次。在家中我是父母的得力助手,暑假,我帮体质羸弱的妈妈挖菜园、浇菜地、料理家事,从几十米深的井里担水;寒假,我帮爸爸照看日渐潦倒的小商店,哪怕是起早站在腊月寒冬的街头,也要笑迎置办年货的人们……我在烟墩路的颠簸中坚强地成长着。
25岁那年,这个曾经是爷爷梦想中的家园要拆迁了。这里将要变成美丽的南艳湖风景区,烟墩路也因为合肥市经开区的建设,要变成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而我也在烟墩路的变化中找到了另一半。恋爱中的男女逛马路是沟通感情最常见的事儿,我和他恋爱时正是经开区修建烟墩路的攻坚时期,整夜的机器轰鸣、整天的挖土填平,看着烟墩路修成了四车道的水泥大道,路旁装上了明亮的路灯,城市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逛着逛着我们走进婚姻的殿堂。我们带着置办的家什坐35路公交车,或者打的回家,再也不用像父辈们那样人挑肩扛了。我见证了烟墩路的蜕变,烟墩路见证了我的爱情。
今年我35岁,在居委会工作也快8年了,而烟墩路因为合肥市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梦想,承担起更为重要的作用——连接经开区和滨湖区。不仅如此,通过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的再次提升,经开区二次创业的号角已吹响,十里烟墩路现在已是标准四车道,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开着私家车奔驰其中,仿佛置身风景区内。我常想,等我45岁或者更年长时,烟墩路会有怎样的变化?我又会在这儿演绎着怎样的精彩人生?
新闻推荐
15年来1168名青年赴基层服务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