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恺
“如今生活在新农村,真有福气。”70多岁的村民张书法感慨地说,“新农村建设前,守着2亩薄田,勉强够我们老两口维持生活。现在住着四合院,养老医疗有保障,每年土地有租金,打工有收入,想想现在的生活,梦中都会笑出来。 ”
国庆前夕,记者走进“合肥市新农村示范村”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宽阔的马路旁,社居委服务大厅、学校、卫生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就业园里厂房林立、车水马龙;远处万亩苗木基地绿树成阴,水果飘香。
在就业园的合肥馨之秀服装服饰公司,记者看到,宽敞的车间里近600名工人“飞针走线”,专注地操作缝纫机。一位女工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在常熟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同样的工作了,每月工资2500多元,生活开销小,还能照顾家,我和几十位乡亲都回来了。 ”
在一望无际的苗木基地,回民社区副主任王友法介绍:“这是2011年引进的、浙江滕头园林股份公司打造的长三角最大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和研发基地。 ”王友法回忆说,原来这里是贫瘠的荒坡,农民致富无门。通过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了14892亩,还新增了耕地2906亩,所有田块可有效灌溉、机械化作业。优越的耕种条件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村民成立了 “土地流转合作社”对外招商,目前已有6家全国知名苗木花卉企业入驻,种植精品红枫、紫薇、无患子、海棠、香樟、玉兰、樱花、重阳木、罗汉松等36个品种,总投资逾4亿元。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努力运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9年的4400元增加到2013年的12600元。通过整体规划及现代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回民社区实现了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群众乐业增收“四位一体”的目标。
新闻推荐
在肥西县官亭中学,今年9月1日入学的陶才飞坐着轮椅和同学们在七(一)班的教室里上课。今年13岁的陶才飞来自肥西县官亭镇金华村,在一岁的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在陶才飞上小学时,父亲就...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