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环保厅公布合肥轨道3号线的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涉及多个方面的环境影响与建议,包括噪音、振动、电磁辐射、地表水、地下水、固废物排放等各种环境影响因素。据了解,该工程计划于今年4月开工,2019年7月初投入试运行。
[噪音]高架线设屏障 敷减震垫
3号线沿线串接了职教园、瑶海工业区、火车站地区、城市中心区、政务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校园区等区域,共穿越了合肥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和肥西县等4个区(县)。
根据现场勘查,共有噪声敏感点27处,其中地下段17处,分别位于方兴大道站、繁华大道站、习友路站、高河东路站、望江西路站、黄山路站、潜山路站、史河路站、界首路站、阜阳路站、淮南路站、新蚌埠路站、经三路站附近;高架段9处,位于学林路站-终点之间;磨店车辆段附近1处。
地下区段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噪声源主要有风亭、冷却塔。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要求,调整风亭、冷却塔位置,风口不正对敏感建筑,确保与敏感点的距离大于15m,尽量使风亭、冷却塔远离敏感目标,对于冷却塔等地面噪声源可采用设置隔声屏障或加高围墙、内侧面贴吸声材料。
报告建议高架段全线预留声屏障设置条件,高架线全线敷轨道减震垫。选用低噪音车辆。
[振动]沿线有振动影响敏感点115处
振动,也是沿线居民较为关心的,通过监测,轨道3号线沿线共有振动环境敏感点115处,其中有居民小区、单位职工宿舍等102处,学校或幼儿园8所,医院2所,规划居住用地块3处。
报告建议使用低噪音车辆,而工程设计采用无缝线路,也能预防振动。对于敏感点距外轨中心线0~5m的12处敏感点,环评建议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对于敏感建筑物距外轨中心线5~10m的4处敏感点,采取橡胶浮置板道床双线。对于其它环境振动超过标准的环境敏感点,采取减震扣件或其他具有同等减震效果的措施。 记者汪漪
■轨道3号线档案
主线全长37.3km,其中高架线4.57km,地下线32.73km;共设车站33座,其中高架站4座,地下站29座。工程总投资261.02亿元。列车的运行时间为5:00~23:00。
[报告]3号线生态影响均将可控
轨道3号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行对敏感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噪音影响;污水、生活垃圾影响;电磁辐射影响等。
报告书认为,生活污水有条件纳入市政污水管道;电磁环境影响低于评价标准;对沿线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等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相应减震降噪措施、污水处理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等均能控制在标准容许的范围内。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徐嘉祥 祖春玲) 2014年,肥西县入库地方税费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达33.23亿元,同比增收5.57亿元,增长20.1%,继2012年地方税费收入破20亿元后再上一个十亿元台阶,成为安徽省首个地方税费收入超30亿...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