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仲德(1902—1961)。合肥市肥西县人。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孙仲德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4年任肥南区委书记。 1935年任中共皖西北特委委员和游击师师长。1937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3月,孙仲德从抗大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率部驻防在繁昌县梅冲。一次,日军集中1500余人,进犯第五团阵地。孙仲德指挥第二营占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日军因伤亡惨重,被迫撤走。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参观第二营阵地后,深赞新四军顽强战斗精神。 1939年5月,孙仲德调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当时,全纵队只有3个营、1000余人。他到任后,即深入舒城、合肥、寿县、六安一带发动群众,扩充部队,组建了新八团,扩充了第九团,队伍发展到3000余人。与此同时,他还精简机构,改编了纵队直属机关,充实一线战斗部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40年6月,江北游击纵队改编,谭希林任司令员,他任纵队政治委员。改编后,他率部返回巢无地区,恢复和建立巢含抗日民主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孙仲德组织部队和群众,做好从铜陵、繁昌突围过江的新四军干部战士的接应工作,从1941年1月中旬起,先后接应700余人。同年5月,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东乡白茆洲成立,他任七师第十九旅旅长。 1942年4月,任第七师参谋长,后又兼任和含支队支队长、中共和含地委书记等职,领导开辟和含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他的领导下,和含地区建立了各级政权和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儿童团等组织,办起了兵工厂、被服厂、合作社,打通了与新四军第二师及军部的联系通道。 1943年三四月间,日军调集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共6000余人,向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巢无中心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他指挥巢无地区主力部队,在大王家、银屏山、石涧埠等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然后分路突围,跳出包围圈,趁敌后空虚,主动向日伪据点发起进攻,有效地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新中国成立后,孙仲德历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安徽省副省长等职。1961年因病在合肥逝世。 (钱海峰)
新闻推荐
9月17日,合肥预备役高炮团官兵来到肥西县三河镇滨湖学校开展献爱心捐资助学活动,官兵们与12名贫困家庭学生结成助学对子,并签订助学协议,直至学生读完高中。王广安 任钧 摄...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