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肥西县在转型发展新阶段,着力抓好“打基础、增后劲、强动力、优环境、惠民生”五大重点工作,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今年前8个月,肥西为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1至8月份,全县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27.1亿元,实现增加值183.1亿元,同比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183.8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6.3%;累计到位省外资金(预计)196.7亿元,同比增长16.4%;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3466万美元,同比增长1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16.6%。稳守第一方阵,实现了新常态下新超越。
“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这与我们独特的区位优势、工业立县战略、力推开发区建设与实现重点乡镇工业聚集有密切关系”,肥西县负责人说。
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开放融合步伐
“肥西紧临省会主城区,是我们的天然禀赋”,这是肥西县上下的共识,对标省会升级基础设施成为肥西优先考虑的问题。肥西立足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定位,主动融入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打破县域思维,超高对接。全县在建和即将开工安置房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安置群众约20万人,如此高标准推进安置房建设,在省内并不多见。今年肥西县将实施大建设项目303个,计划投资约206亿元。综合交通项目推进顺利,G206合安路、S103合铜路、深圳路主体工程完工,金寨南路、方兴大道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集贤路、集贤路跨派河桥、蓬莱路、蓬莱路跨派河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实施县乡道路改造升级10条计63.2公里。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县体育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巢湖路改造、包公路公共停车场即将全面竣工,环巢湖大道观景平台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市容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设1.2万平方米。安居工程提质提效,全县在建安置点项目19个,总建筑面积约288万平方米,提供住宅24392套,商业用房50.6万平方米。董岗、紫蓬等6个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完工,提供住宅7242套。肥西就将水电路气网全部入地,按照打造国际化都市区标准提档扩容,把上派主城区乃至整个合肥西南片区向前延伸,一举拉开向南发展的框架。
抓住政策优势:转型发展落到实处
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是肥西落实工业立县战略的抓手。 1到8月份,肥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183.8亿元,同比增长16.2%。
目前肥西县拥有省861项目49个,总投资738.6亿元,当年投资12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3个,总投资441亿元。计划开工项目16个,总投资158亿元。储备项目10个,总投资138亿元。市级1346项目75个,总投资152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1个,新开工项目22个,预备开工项目10个,储备项目12个。
2015年肥西县列入市重大调度项目5个。其中华南城项目投资200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35亿元,2015年上半年完成27.56亿元;TCL家电产业园项目总投资70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35亿元,2015年上半年完成投资17亿元;江汽新港高端轻卡基地,总投资 28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 0.5亿元,2015年上半年,完成投资1.8亿元;瑞德电子总投资10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3.25亿元,2015年上半年完成投资2.24亿元。
截至8月底,肥西县在建工业项目269个,项目总投资381.9元,新开工项目228个,总投资167.4亿元。 1到8月份,全县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83.8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完成126.9亿元,同比增长8.3%。
打造载体优势:搭建转型升级迸发活力
今年1到8月份,肥西三大园区实现产值663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80.2%;其中,桃花工业园309.2亿元,同比增长19.5%;柏堰科技园199.6亿元,增长6.3%;新港工业园154.2亿元,增长17.8%。园区经济蓬勃发展,为肥西保持领跑地位贡献了巨大力量。
柏堰科技园对标“中科智城,江淮硅谷”,以“保存量、抓增量、促转型、带发展”为中心,持续优化服务,引导转型升级。
“要实现园区长远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行”,科技园负责人说。上半年,完成中小企业园支路、观澜路(习友路至军民路)道排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启动香蒲路(创新大道至石莲南路)道排及配套工程施工招标工作;完成明珠大道(玉兰大道至石莲南路)绿化施工;完成东区33个交口智能交通施工并启动道路标线设计工作;完成明珠公园土建、绿化提升工程施工及竣工移交工作;完成柏堰商业服务中心外走廊封闭方案、施工图设计和清单编制工作;启动安置房产权证办证工作,切切实施将基础设施建设落到了实处。
加快项目推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落实土地摘牌一批、进场施工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方针,通过建立“一套表服务,周例会调度”制度,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建设。上半年,人和节能、信维科技、格力仓储、明珠产业园二期等亿元项目相继开工;有效推进酒钢、唯嵩、博畅、联创、信维等9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2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下达年度目标任务30亿元的112%,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工业投资26.58亿元,完成下达年度目标的111%,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工业总产值310.03亿元,完成区下达年任务620亿元(含基数)的50%。
“桃花工业园作为传统经济引擎,实现升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园区负责人说。近年来,园区围绕“千亿元大桃花、国家级开发区”目标,坚持“创新、转型、升级”主线,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坚持招大引强。一是明确招大引强,瞄准世界和中国500强、央企、知名民企,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近年来深圳华南城、TCL等大公司相继入驻。今年1到8月份,全县新签约项目7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1到10亿元项目29个,在已签约的75个项目中,36个项目转批为拟建、15个项目转批为开工建设,其中有5亿元以上项目皖新传媒等、10亿元以上项目天宇光电。二是严把“入园关”。通过产值、税收等18项指标,严把入园关。三是形成“产业链”。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及配套企业开展招商,实现了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的转变。形成了以江淮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华南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TCL为龙头的家电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整合发展平台。一是拓展承接平台。先后整合了肥西新型工业示范园、上派镇及山南镇工业聚集区、新港南区,努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置高效、产城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打造融资平台。依托桃花工业园经济发展公司,分别在2012年和2014年,成功发行企业债券共16亿元。三是搭建创新平台。与中科大、长安大学等高校院所实现校企联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园区省级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对8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扶持。
突出乡镇优势:特色产业落子重点乡镇
“积极布局不光着眼园区,我们还筛选了优质乡镇,因地制宜进行项目布点”,县发改委副主任张庆说。
桃花镇是其中的代表,该镇依托比邻合肥市高新区与经开区的区位优势,率先进行工业布局。目前正着力形成以桃花镇区委为核心的商贸居住现代服务业,以长安工业区为核心的信息中介外包服务业,与以长安工业区委为主体的家电及电子信息业。
商贸居住现代服务业,该区立足城市需求,引进高端项目,注重培育新型业态,完善商贸、居住、娱乐等服务业。信息中介外包服务业,该区以依托安徽外包服务产业园等,围绕本地及周边园区服务配套,着力发展创意、研发、设计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对高新技术发展要素的聚集能力。家电及电子信息业,该区以打造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家电产业地域品牌为目标,着力承接节能、环保、安全与智能化家电信息产业,推动本地家电产业转型升级。未来的桃花镇将以服务合肥为重点,充分接受合肥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形成以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上派镇是肥西布局乡镇工业的又一落点。上派充分利用交通设施、生态建设、配套服务相对完善的传统优势,发展电子信息及家电汽车装备制造业、观光休闲花卉苗木业。
电子信息及家电汽车装备制造业,该区以上派镇工业聚集区为主体,发展以电子信息、家电、汽车和机械装备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节约产业用地,提升投资强度与产出密度。观光休闲花卉苗木业,上派充分发挥三岗苗木花卉基地的生产、生态、市场品牌优势,发展以保健、养生、独家为主的新兴服务业态。上派镇将力争成为合肥主城区西南片的核心,在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求,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力争将上派打造成为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生态优美、配套完善的滨水园林城市。
(费非 张静)
肥西县2015年1-8月主要经济指标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程晶晶本报记者 张 鸣“谢谢你,周大哥,要不是你,我和孙女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12月5日,肥西县柿树岗乡代塘村村民李延平赶到村民周有能家,向他表示感谢。11月25日下午5点左右,李延...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