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喻寒松
2月13日,虽然还是大年初六,家住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汪燎村的汪昌清就不断接到肥西县一些泥鳅养殖户要求供应饲料的电话。记者上午十点多钟一走进他的家门,就听到了汪昌清爽朗的笑声,原来他一方面正在给饲料加工厂的老板拜年,同时也请他们调拨部分产品给自己。
今年已接近60岁的汪昌清是土生土长的汪燎村人,自80年代初从部队退伍回到村里后,管理过私人窑厂,开过运输卡车,也在本地的乡镇企业打过工。村里人一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到,“汪昌清,好人一个!乡里乡亲谁碰到个难心事找到他,从无二话。”几十年来,靠着自己的好人缘以及勤劳肯干,不仅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拉扯大了,居住的房屋也从简易平房改建成两百多平方米的“小别墅”。前些年,他还在当地的集镇上买了一套门面房。
随着合肥滨湖新区建设的加速,汪昌清的家也继续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改变。记者在他家坐定后,他告诉到,去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滨湖新区的开建工程距自己家咫尺之遥,家里的老屋已被征收,预计可以分到400多平方米的5套新房。现在,虽然全家还处于租房居住阶段,但政府每个月给每个拆迁人口450元的租房补助。一年半后,每个拆迁人口的租房补助标准还可以继续提高。与此同时,家里的两亩多地被征收了,政府初步发放了1000多元青苗补偿。由于全家户籍早已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居民,再加上当地政府对被迁移居民的照顾,自己分文未掏就办理了全民医保。在今年年底年满60岁时,每个月还可以领到660元的生活补助。
虽然现在衣食无忧,但汪昌清仍然闲不住,有时用自己的小面包车跑跑短途运输,有时也帮肥西等地的养殖户采购饲料。 “这样一年忙下来,还有个10来万元的收入,完全可以补贴家用。”他对记者说,我自己就是合肥大城市建设的受益者。不远的将来,合肥地铁5号线还要从我家门口经过,我们出门就更方便了。作为合肥滨湖新区的新市民,快活啊!
新闻推荐
近年来,肥西县围绕合肥主城区定位,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强化服务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使全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城镇社区12个,农村社区111个,...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