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克龙 冯珉
管线分类布局,马路不再“开膛破肚”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国家设定的目标任务。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2016年,安徽省建设任务121公里,将分解到合肥、淮北、蚌埠、滁州、宣城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进入加速建设阶段。
地下综合管廊什么样?建成后将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金寨现代产业园区,记者看到一段已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试验段,这是一个空间宽敞的地下隧道,设施齐备、四壁整洁,通信、电力等各种管道有序放置在隧道里。但由于是试验段,只有部分管线入廊,供水管道还未被纳入。
“地下综合管廊其实就是一条大型的地下管线走廊,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7月4日,合肥市地下管网办副主任杜创告诉记者,地下综合管廊可分为3到4个甚至更多舱室,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燃气、污水等不同的管线将分类集中分布在不同的舱室内,管廊内还安装着远程监控和智能监测设备,工作人员坐在监控室里就能监控地下管廊,一旦发现问题,维修人员可以直达问题区域,精准作业。
城区的许多道路就像一条大拉链,地下哪条管道坏了就“拉开”修,修好再“拉上”,这个过程给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杜创指出,城市地下管网包括电力、通讯、燃气、供水、供热、污水等9个大类、24个小类,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检修维护麻烦,马路被“开膛破肚”屡见不鲜。
“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将极大方便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有助于消除‘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 ”省住建厅厅长侯淅珉表示,加强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同时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动管线科学入廊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合肥正在高标准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根据合肥市综合管廊试点实施计划,在高新区拓展区、新站区少荃湖片区和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分别试点建设综合管廊10.28公里、17.56公里和12.99公里,建设总里程40.83公里,总投资24.2亿元。
地下综合管廊属于深层地下工程,一旦开工建设就不可更改、不可移动,因此规划的科学性十分重要。杜创认为,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科学规划是关键。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供水、电力、通讯等多个专业领域,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人防规划、道路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等,详细论证,在做好各类管线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综合管廊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管线入廊,重在应用。 “要提高管网的使用率,必须要成系统才行,不成系统只做一段的话,管廊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杜创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缺乏系统性。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之间连通性较差,同一地区相邻项目之间缺乏联系和贯通,存在零星、分散、孤立开发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协调不足,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形成安全隐患。
要提高管廊的使用率,必须严格落实管线入廊。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除雨水管网外,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尤其是燃气管和污水管必须入廊,否则不予开工和验收。
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也表示管线全部入廊有很大的难处。淮北市建委城建处副处长杨碧表示,污水管网入廊在淮北市存在一定困难。“污水管网依靠重力流排污,一般要有一定坡度,入廊的话如何满足重力流的需要,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改造,淮北市的污水管网已经形成系统,且运转良好,如果污水管网入廊,势必重新改造,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影响原有管网的系统性。 ”杨碧建议,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应该联系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推动管线科学入廊。
建造成本高,探索PPP模式多元化融资
采访中专家表示,我国城市建设领域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现象,地上建筑猛增,而与之相配套的地下管网建设,尤其是排水排污管网建设,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非常低,而外国一些大城市,如日本的东京,人一半活动在地上,一半活动在地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然而建设综合管廊投入巨大,建设资金如何保障? “综合管廊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管线全部入廊条件下,每公里建造成本为0.8~1亿元。”杜创介绍,全靠政府贷款不可持续。因此,政府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专项补贴、政策性贷款等支持,另一方面,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推广PPP模式,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PPP模式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手段。 ”杜创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总投资10亿元综合管廊项目需要资本金3亿元,地方政府财政拨款10%,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0%,PPP合作方投入70%。地方财政只需要投入3000万元就能撬动整个项目。
据了解,为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成后地下综合管廊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用费包括一次性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入廊费主要用于弥补管廊建设成本,由入廊管线单位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日常维护费主要用于弥补管廊日常维护、管理支出,由入廊管线单位按确定的计费周期向管廊运营单位逐期支付。
杜创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刚刚起步,运作体制和管理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项目本身的收益还很难覆盖成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并不足以弥补项目建设费用,还需要政府的财政补助。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释放更多的地上地下空间,改善周边环境,比如高压线入廊后,原有的高压走廊可以释放大量土地,可进行二次开发。 ”他认为,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参与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用市场化的办法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综合管廊建设的积极性。
新闻推荐
非法拆解厂如报废车零件超市扎堆在206国道肥西花木城路段 老板透露与汽修店合伙宰车主
扎堆在206国道肥西花木城路段 老板透露与汽修店合伙宰车主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