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义务辅导 书写师者如水情怀

来源:合肥日报 2017-03-29 06:00   https://www.yybnet.net/

孙海燕老师正在辅导学生作业

“八点读书”小主播在开学典礼精彩亮相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求学之路,开启智慧,浇灌梦想,风雨兼程,磕磕绊绊中总会有师者那盏心灵的明灯照耀着莘莘学子步步前行。

寒窗苦读十余载,求学阶梯勇攀登。在求学路上,合肥市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时常利用休息时间,辛勤地为学生进行义务辅导。他们不断地创新辅导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多学科辅导学生提成绩,点滴真情润心田。为人师表,他们用敬业爱生诠释师德风范,以德修身,他们用义务辅导书写如水情怀。

真情辅导暖心间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刘红老师认为,与学生相处要有爱用心用情,因为每个孩子都会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撒下”的那份温暖。

令刘老师最难忘的是一次放学后,辅导一名学生《圆柱和圆锥》单元的知识,不知不觉说到天色很晚。孩子学会后,流露出快乐和自豪,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变得非常积极,课上能主动回答问题,也能积极完成作业了,这一系列的改变,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对于他来说意义重大。

课下,刘老师常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去,和他们一起玩“闹”,孩子们围在刘老师身边,说着快乐的“小八卦”,你一言我一语,每当这时刘老师已忘了自己的年龄、角色,沉浸在幸福的时光中。

去年母亲节,肥光小学的学生小丞(化名)做了一朵小花,站在孙海燕老师的办公室门口,羞涩地对孙老师说:“老师,母亲节快乐!我喜欢您,我觉得您像我妈妈。”看到这个笑脸,孙老师不禁回忆起关于小丞的一切。

一年级上学期他的语文作业写得乱七八糟;每次检查课文背诵,背不掉的名单里一定有他……

“这孩子是个‘刺头\’,我得想办法治治这个‘刺头\’。”与小丞妈妈对话才知道,小丞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足够的关心,缺少学习动力。

从那以后,孙老师努力去亲近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慢慢打开心灵的“枷锁”。

鉴于小丞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的情况,孙老师决定每周六上午单独给他“开小灶”。很快,一个学期结束了,小丞的不良习惯慢慢不见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那天,孙老师第一个查了小丞的分数,95分!惊喜之余连忙拨打了小丞妈妈的电话,只听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老师,您看错了没有?您再看一下吧……”

2017年1月16日,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校西校区学生张涛没来拿期末成绩通知单,王在进老师决定亲自去一趟他的家里。

一座老式砖瓦房,家里阴冷潮湿。张涛爷爷那几天卧病在床,张涛一直在家照顾自己的爷爷。快过年了,可张涛说他一点儿也不高兴,每天要干大量家务,没精力学习,这让王老师的心不禁一揪,于是,王老师决定寒假免费为他辅导,听到这一消息,张涛甭提多高兴了。

第二天晚上,天寒地冻,王老师准时到达,门一开,一股暖风扑面而来,家里被张涛收拾得整整齐齐,一杯热茶递了过来,王老师会心地笑了笑,摸了摸张涛的头说:“好样的,我们开始吧。”第二天、第三天……

寒假的最后一天,王老师把上学期的期末试卷给他重新考了一次,语文、数学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看着信心十足、笑容灿烂的张涛,王老师知道自己不仅仅给他辅导了功课,也送去了一片阳光,照在心头,暖暖的。

在合肥三十五中学生的心中,詹道勇老师就像NBA的詹姆斯一样令人钦佩、折服。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让藏生景仰,詹老师的真心关爱和真情奉献让藏生感动。詹老师节假日坚守在校,给次仁朗杰赠送书本,无偿辅导功课;对“熊孩子”索朗多吉耐心教化,让“顽石”点头;得知次仁永忠同学父亲去世的消息,詹老师日夜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减轻内心的伤痛。作为西藏班班主任,他以守道的痴情、传道的耐劲和殉道的精神,以接地气的思考、方法和包容心,将自己放低成与藏班孩子一样的“预科生”,和同仁互换“真心”,和孩子互换“世界”,与学生共成长。在民族教育事业中,三十五中有很多老师、班主任,他们用温暖的行动,真实地诠释敬业与乐业的内涵,用义务辅导为藏生的人生奠基。

辛勤付出提成绩

“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好学乐学”,真如此,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快乐,富有趣味。哪怕在节假日里,学生也能主动与老师交流,自觉地学习和探究。

在肥西县上派镇人民西路上派初级中学张亚林老师的班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延伸至学生的假期。寒假里,因为学生和张老师关系“铁”,辅导学生学习,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文言文”与学生日常固有的语感,是有一定隔膜的。在辅导《静夜思》时,张老师说这首诗,妇孺皆知。“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为什么会疑?其实是传递时值深秋,诗人深夜思乡未眠的信息。诗人的位置先在屋内,因疑而至户外。“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举头一看,天上朗月圆满,而自己孤悬异乡,不得与亲人团聚,睹月思亲,情不自禁,低头饮泣,泪如雨下……

读诗是有趣味的,却又需要读者的情绪、想象、经验等诸多因素积极参与,寒假的义务辅导中,古文变得轻松有趣,有效的辅导方法在快乐的师生关系中践行。

从肥西梁岗学校支教归来,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程明圣老师接手的七年级新生,绝大多数基础弱若蝉衣,尤其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困难重重。

为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畏惧感,程老师利用寒假最后一周时间,帮助6名基础薄弱的学生,系统复习音标知识。经过每天下午三个小时集中学习、操练,大家逐渐露出了笑容,单词发音、记忆的方法迎刃而解。单词关过了,学句型、学文法就有了基础和信心,学生们暗自下定决心,要“征服”英语。

与程明圣老师一样,肥西县桃花镇顺和小学姚景全老师新接手的班级,学习成绩整体较差,班级管理较为混乱,是学校有名的“差班”。“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就得无怨无悔为学生付出。”经过姚老师不懈的努力,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悄悄发生了转变,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家长们更是喜上眉梢。

陈子昂今年读四年级了,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怕写作文。为了让孩子快速提高写作水平,肥西县山南学区吕楼小学陈家法老师来到了学生陈子昂的家,经过交谈,陈老师了解到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你喜欢看书,可你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呢?读书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呀。”于是,陈老师给孩子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喜欢读书》。为了让他有话可写,写得顺手,陈老师不断地提醒孩子想一些与读书有关的东西,例如,为什么喜欢读书;喜欢读哪些书;在什么时候读书;读书着迷到什么程度;读书对写作文有什么帮助;父母亲都称呼“我”什么;关于读书都有什么名言;“我”以后还会读什么书;“我”长大还会自己写书……陈老师引导孩子多联想,然后选择几条,列出作文提纲。

从教十七年,紫蓬中心校姚运海老师遇到过很多学困生,想过各种方法去改变他们,但他感觉最好的方法还是辛勤辅导,点滴改进。

因为长时间参加联赛,很多足球特长生的文化课被耽误了。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任课老师,合肥八中郭园园老师深知这些孩子的苦恼。

政史地三门文科科目中,地理相对偏理,具有文理兼容的学科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批特殊学生的学习难度。于是,郭老师多次利用课下他们训练前后的空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地理学科的查缺补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个别郭老师所任教班级的足球特长生的地理成绩相对稳定并略有提高。但2015级共有16名足球特长生,他们怎么办?郭老师主动找到年级部,提出利用周日下午学生返校时间,抽出一个小时为这些孩子集中进行地理学科的补习,以便他们在比赛训练之时减少地理学习的后顾之忧。

就这样,每周日的下午,在晚自习开始之前,郭老师和这批可爱的足球特长生一起度过愉快的周末。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孙浩泉老师,常利用休息时间,废寝忘食地带领学生们奋战在“一线”。

拍摄科学微电影、机器人训练……孙老师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从不叫苦,乐在其中。

2016年暑假,为了辅导学生让其能够有更好的水平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和安徽省计算机表演赛。孙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在计算机教室,一遍遍测试程序,一遍遍熟练机器人的搭建。悉心的辅导,帮助孩子们打开了科技的大门,也快速地融入到了信息技术新时代。

奇思妙想巧育人

“每晚八点,陪你读书,大家好!我是今晚的小主播一(1)班的孔楠祺,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大拇指旅行记》……”

学生在家里写完作业之后干什么?如何让学习基础较弱,行为习惯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得到快速提升?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朱谊老师创建的“八点读书”群,就是在竭力解决这些问题中应运而生的。

每晚八点,学校的“八点读书”师生QQ群就会热闹起来,近500位喜爱阅读,乐于分享,有着共同爱好的“读书人”如约相聚于此,或静静聆听,或分享阅读体会,或动情朗诵,师生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浓浓书香的天地里亲切交流。每次近一个小时,师生在彼此间的读书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坚持阅读、坚持朗诵、坚持分享,阅读习惯就在不经意间养成了。

2017年2月,“八点读书”迈入第10个月。在这十个月的时间里,学校发展部七位老师几乎开启了终日无休的生活模式,所有的点评和辅导,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

周末的早晨,原本静谧的校园,却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原来,这群孩子是合肥市星火小学城市少年宫周末班的学员,他们一大早从周边的各个社区赶来,要在这里度过半天愉快的学习生活。

学校里一批师德高尚、敬业爱生的专业教师和有相应特长的教师志愿者担任辅导员,他们义务为孩子们上课。少年宫开设书法、绘画、看图写话等六个兴趣班,满足了少年儿童课外生活需求,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今,星火小学少年宫已经成为周边社区儿童快乐成长的平台。

“一波三折编童话、写实联想融一体、动静结合妙处多、场面描写金点子……”每期一个主题,为了帮助孩子“战胜”写作,2016年暑假开始,蜀山区习友路小学何鹏翠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合肥电视台为小记者及其家长进行亲子作文义务辅导,得到家长和小记者的一致好评。

在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吴先华老师的班里有位女生,不写作业,每天迟到。当吴老师走进她家时,才知道她的父母已经离异,父亲现在双目失明。

被深深触动的吴老师,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八组,每个周末由一组去这位女生家检查作业。另外,由吴老师带队,每人带一个烧好的菜过去。

第一周,吴老师让孩子们按照规则,每人检查一科作业,结果第一次就没有一科作业过关。趁着间隙,吴老师将带来的菜热好。检查完作业以后,大家欢快地围坐一起吃饭……

就这样过了几周,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班里那些不能解决的作业问题、课堂纪律问题变得不那么突出了,班级渐渐有了一种叫做友爱的东西,有了一种家的味道。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学霸”之所以成绩优秀,就是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能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并及时归纳总结。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欠缺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安排假期的学习,于是,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在每年暑假设立三个返校日:7月15日、7月30日和8月15日,组织教师利用返校日检查学生的假期作业,并解答疑难问题。老师们会把学生的各科暑假作业分成四部分,6月底拿通知单的时候告诉学生7月15日的回校日检查第一部分的作业,7月15日告诉学生7月30日检查第二部分的作业,依次类推,把假期作业合理安排好,既督促学生认真、高效地完成假期作业,也避免了补作业、抄作业,又能及时解答疑难,深受家长的好评。

体育辅导磨意志

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烔炀镇中心小学的柏强老师时常在想,在文化课上给予不了学生帮助,为何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他们?于是柏老师利用每周六学校少年宫活动将爱好打篮球的留守儿童聚集到学校,组建篮球队。

每周六早晨,柏老师带着孩子们在球场上,一点点地教,一点点地练。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这些孩子有了一定的篮球基础,部分学生变得坚韧、开朗起来。

队中有一位男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起初练习时,他总是不在意或者态度不积极。后来柏老师宣布他为队长,没想到这招一出,激发了他的动力。每次训练课上,他都积极地给同伴拿球、打气,带领学生练习,并时不时“指手画脚”,俨然一副队长该有的范儿。后来,这个男生像变了一个人,期末考试各科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合肥市梦园中学张良成老师也是一名体育老师,去年,眼看着体育中考就要到了,九年级的孩子还沉浸在即将过年的热闹气氛中。厚厚的棉衣,飕飕的寒风,让不少学生对体育中考的训练懈怠了下来。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样下去,学生的成绩难提高。接下来该怎么办?

经过深思熟虑,张老师想出一个法子,那就是根据个体差异分层分批训练,这样孩子们既有休整的时间,又能补充好体力。分好小组后,孩子们或跑或跳,在凛冽的寒风中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训练。2017年的寒假中,在张老师的倾情陪练下,学生们的体育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要把一个对乒乓球一无所知的儿童,培养成全省乃至全国比赛的冠军,其间,教练员所要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2016年的暑假像往年一样,南门小学的乒乓球队从未有过停歇,即使在炎热的高温天气,教练员们仍坚持带领每一位校队的孩子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与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进行跳绳、跑步等素质训练。

“一年365天,他们有350天都在带孩子训练。”南门小学校长费广海说道,每天早晨,当别的老师还没从家出发,教练员团队已经出现在乒乓球馆;下午放学后,当别的老师开始往家里赶的时候,他们仍坚守在校球馆。

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他们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挚爱的事业上。日复一日,许多学生在“向阳杯”、“黄山杯”等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获得省市及全国中小学乒乓球赛的冠军,团体成绩始终名列全国小学生乒乓球赛的前八名……

酷暑、汗水的锤炼,让孩子们收获了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和卓越品质。

师爱无痕释风范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一开始就会灿烂绽放,有的则需要漫长等待。 

虽然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阮彦彦老师现在教的是五年级,但班上有个孩子还很小,看上去只有一年级的样子。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上课时表现很不稳定,经常要趴在桌子上休息,一节课下来学不到什么内容,课堂上的作业经常写不完。

经验告诉阮老师,这个孩子需要更多耐心和爱心。每天放学,阮老师让他趴在自己办公桌上写作业,他俩就像是“同桌”。其他老师看到了,也竖起大拇指说:“你们老师的桌子有魔力,你越写越好了。”慢慢地,他爱磨蹭的情况少了,课堂上也能和大家一起完成作业了。“孩子很棒,我对他很有信心,我们都不能放弃。”正如阮老师安慰孩子妈妈时所说,阮老师用实际行动燃起了孩子的信心。

2016年8月底,孙京老师接手了长二小橡树湾校区三年级五班,私下里,小家伙们一致提醒孙老师要多“关心”小杜(化名)同学。为什么呢?因为小杜在一年级就没有形成好习惯,不够勤奋,成绩和班里的孩子相比有很大差距。

为了激励督促小杜巩固旧知识,孙老师特意给他选了一位“小老师”,每天给他报听写检查背诵。“小老师”的汇报一天一个变化,从不会写,不愿意写到自觉地找“小老师”报听写。紧接着是书会背了,然后是错的词语少了,现在是词语错的更加少了。“小老师”仿佛也找到了成就感,对这个“学生”越发满意了。

一天孙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小杜居然自觉地发言了,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虽然小杜声音不响亮,但他迈出了第一步,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爱笑了。

“钧杰可以说是我的学生,也可以说不是我的学生。”钢铁新村小学王倩老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年级刚结束,钧杰就转学去了金葡萄小学。

机缘巧合,王老师当时也住在大圩,每日早出晚归。于是,钧杰和他的妈妈便常常在车站等王老师辅导作业,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那时,王老师便趁着见面的机会,跟钧杰分析试卷、作业,教他学习方法以及如何与同学相处。后来,王老师搬家了,可他们依旧约定,只要有时间,王老师就会去钧杰家辅导功课。

付出就有收获,五年级时,钧杰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起色,他的作业本干净整洁了,字迹工整,作文更是被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听到消息后,王老师非常高兴,为了当初的一个约定,“教化”一个孩子,王老师认为多年的付出值了。   

·费勇 漆琼琼·

新闻推荐

春满乡村景美如画

3月28日,俯瞰肥西县铭传乡田园美景。春满大地,肥西县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纵横阡陌的田野与错落有致的乡村交相辉映,处处春色满园。查辉徐勇摄...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妇幼保健严考评2017-03-28 15:00
猜你喜欢:
评论:(义务辅导 书写师者如水情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