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制度环境与政治智慧□徐迅雷

来源:济南日报 2018-11-13 11:31   https://www.yybnet.net/

我订阅的学者徐庆全先生的微信公号“八十年代”,常常有好文力作推送。2017年12月5日推送的是一篇《说说1990年前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独到的视角、翔实的史料,十分吸引我。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解释,在百度上有一大段,其实就是“分田到户”,要弄那么复杂的“概念判断推理”,实在是当时的制度环境使然。不管搞什么概念,不管把概念搞到如何复杂的程度,归根到底就是农村把田地分给农民自己种去了,丰收的奇迹立马就出现了。我家,吃饱了。父母加兄弟姐妹5个,共7口人呐!

徐庆全先生在《说说1990年前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回溯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最伟大的成果,就是打破既往大集体的大锅饭体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提到有个概念叫“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何为“双层经营体制”?简单地说,就是集体经营和农民家庭经营相结合。这就是:既要说到“集体主义”,又要巩固“农村改革的成果”。“2008年10月,我采访杜润生的时候,他特意谈到了这个概念。他说:这是在起草1983年第二个‘一号文件’时我提出的。那时,处理像包产到户这种带有政治敏感性的大问题,还受着某种约束,文件不提集体经营这一块根本过不去。”

这就是杜老的政治智慧。只有谙熟中国的制度环境,并且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思考之睿智、前行之勇气,才会具备这样的政治智慧。杜润生是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是公认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制定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的核心人物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他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国家农委副主任,80年代初期以后担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期参与中国农村问题的决策制定工作。他一直认为“中国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他多次向中央建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

事实上,农村改革就是从“集体主义”的窠臼中挣脱出来的。当时如果不顾及禁锢的窠臼,那就无法从禁锢中撑开 一条缝,你得不到“寸”,如何进得了“尺”?假如当初要是有人提出,包干到户的结果会长出一大块个人财产的话,那农村改革就搞不下去了。”所以,杜老当初提出“双层经营”,就是一种政治妥协的智慧,先让粪土般的固有窠臼存在,同时能让禾苗种下去,有一条缝隙长出来,最终在粪土上开出美丽的鲜花。

“千好万好,不如分田到户好”,这是农民说的话。自打农业集体化后,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民不得温饱,城市食品严重短缺,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并且引发出很多社会、政治问题。“分田到户”,就是把土地经营权还给农民,让农民为自己种粮食,而不是“为集体”“为他人”忙活。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30年间,被“统”之后,谋求“分”的农民行动,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如星星之火,几乎没有间断,只是管控禁锢严格严厉,未到燎原之势。这在《杜润生自述》中有诸多记载。

1977年,以及接下来的1978年,这一阶段被杜润生称为改革的“酝酿阶段”。1978年岁末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里程碑。改革开放不是一步到位的,不是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农业发展制定的一个决议草案,仍然留下一个禁区:“不许包产到户”。但重要的是,“两个凡是”突破了,思想层面开始解放了。

1979年4月,“中央文件里第一次提出在一些特殊地区应当允许包产到户”,这是撕开一条小小缝隙,开这个口子也不容易,但重要的是口子开了,不再是在政策制度层面铁板一块了。

集体经济缺乏激励机制,土地既公有又公营,唤不起农民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非改不可;要想改变生产增长停滞的局面,就得实行包产到户,这样利益归属明确了,才能唤起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时序进入到重要的1980年代,1980年4月中央召开编制长期规划会议,这是一个契机,在4月2日征求意见的会上,杜润生说:“贫困地区要调那么多粮食救济,交通又不便利,靠农民长途背运,路上就吃了一多半,国家耗费很大,农民所得不多。建议在贫困地区搞包产到户,让农民自己‘包生产、包肚子’,两头有利。”这个建议成为会议的共识,汇报到邓小平那里,得到了明确的支持。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另一次谈话中,赞扬了安徽肥西县的包产到户和凤阳的大包干,这次谈话以《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为题,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为了消除“有的同志”对“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邓小平举重若轻地说,“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他还说道:“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

杜润生在书中高度评价:“邓小平的这两次讲话,标志着包产到户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然而,接下来搞不搞“包产到户”,争议仍然很大,支持者和反对者泾渭分明,结果在现实操作层面变成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1981年3月,杜润生随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和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一起出去调查,去了河南和鲁西北。随机抽查“包产到户”之后的情况,“看到家家户户粮缸里都是满满的,农民表示满意。说:第一,吃饱肚子。第二,有了自由。能自由去赶集买一点、卖一点东西‘村里活气大了’。第三,河南一带包产到户,土地按劳动力分包,土地生产率普遍提高。”

“蓄之既久,其发也速”。从1980年下半年起,在贫困地区试验包产到户立竿见影。中央的态度有了变化,多数省份的领导层也没有人再反对包产到户了。只有河北、东北几个省的领导思想固化不想动,胡耀邦、杜润生等分头下去推动。到1981年底,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社队已近半数。星火燎原,一发而不可收了!

1981年秋天,中央第一个“一号文件”准备起草。杜润生应邀出席国务院一个会议并发言,他放开来讲,可谓振聋发聩:“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它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了。农民说不怕累,就怕捆。中国农民有了一点自由,是能够做出许多创造的;不给他自由,他有可能变成你的包袱。”“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因为担心出现差别、两极分化,结果搞了绝对平均主义……”

杜老的改革意识,与他的开放眼光也有很大的关系,书中有一节《“家庭农场,现代化经营”——外国所见》,谈的是他到国外考察所见所感:“1979年以后,我到过南斯拉夫、北欧各国、法国、美国、英国、西德、日本,看到家庭农场还大量存在。农村虽有雇工经营的农户,两极分化并不严重。在欧美各国发现,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农村家庭经营占的比重均在80%~90%以上,经营规模很大。一个农场土地少的是几公顷,多的是几十、几百公顷,不雇工,只在农忙时雇点学生打工,一切现代技术都能应用。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不是对立物,彼此可以相容。”杜润生睁开眼睛看世界,这让他下定决心为“家庭经营”鼓与呼。闭关锁国久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就全然不知道了,这是多么的可怕,所以,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放就没有进步。

2018年是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之年。此时此刻,让我们记住这位致力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的杜润生先生的这句名言:“历史是人创造的,但人创造历史又受到历史的制约,不可能任意去创造。”

(作者系《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兼任专家)

新闻推荐

结伙盗窃电动车 上班前夕齐落网

本报讯(记者柏雪)近日,寿县警方闻警即动,循线追踪,赶赴合肥市肥西县,在一工厂宿舍内将4名盗窃电动车的男子全部抓获,破获街面盗...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一条大河波浪宽2018-11-09 10:36
猜你喜欢:
评论:(制度环境与政治智慧□徐迅雷)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