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农民泥瓦匠成长为建筑项目经理 李先荣见证了合肥城市建设的发展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2-18 09:24   https://www.yybnet.net/

已有30多年党龄的李先荣,与共和国同岁,十四五岁就开始学瓦匠,从盖土坯稻草房、瓦房,到筑起商品楼、30多层的大厦,他几乎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合肥城市建设的发展。

如今,他已从儿时生活的农村转到城市生活,和子女们共享着天伦之乐。

从小学瓦匠

李先荣的老家在肥西县高刘镇(现合肥市蜀山区高刘街道)高定乡长镇镇。

父母都是农民的他,从小没怎么念书,头十岁就开始为生产队放牛,在人民公社实行工分制时期,他“14岁算八分工,到了15岁就和普通成人男性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工分了,十分工”。

好在爷爷干了一辈子的土木工程,农闲时,就带着未成年的李先荣当帮手,作为家里的长孙,李先荣也是不负众望,经过5年多的基本操作,20岁时,他正式以瓦工为职业,跟着爷爷20多人的生产队的瓦工队,在当地的两三个公社从事建筑业。

“当地的粮站、食品站和供销社,几乎都被我们生产队的瓦工队承包了。到了1975年,生产队一年核算下来,还给了我们0.4元的补贴,相当于半斤猪肉。”李先荣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笑了,“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奖励。现在半斤猪肉,算什么?”

招工进城市

1977年,李先荣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合肥市建工局四处到肥西上派、官亭、高刘等地招工。

“当时我们还在农村干活,根本不知道招工的事情,也没有电话可以通知,还是通过公社的团委书记口口相传,才接到考试的通知。到了考试现场以后才知道,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报名,都没有通过考试,公社不想浪费名额,到最后才找到我。你看看这机会!”李先荣现在回想起这个机遇,仍觉得很不可思议。

“招工也不是什么人都招的,要考试——砌一堵墙。怎样内外搭接、上下错缝;墙怎么砌得平直;砂浆水泥怎么抹……说是技术,但到了最后,都是手上的感觉,不是一两天就能掌握的。”李先荣比划着。

两次当劳模

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3年之后的1981年,李先荣已是合肥市建工局四处建筑队的班长。

1982年,合肥市建工局四处更名为合肥市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后更名为合肥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被安粮集团全资收购),1984年,一个新的名词在建筑业兴起——栋号承包责任制——以栋号工程为承包对象进行包干建设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李先荣成为合肥市建筑业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合肥化肥厂、安徽工学院、中市区政府办公楼、濉溪新村、合肥市聋哑学校等工程建设中,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正因如此,李先荣198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分别在1986年和1990年两次荣获合肥市劳动模范。

“那时候,真是拼命,我曾经为了工程的连续浇筑,七天七夜基本没有睡过一个正常的觉。”七旬李先荣仿佛又回到了那实干的年代。

退休守岗位

1995年,已是施工队副主任的李先荣,负责承包的合肥市自来水公司营业大厅及商住楼建筑工程获得优良工程。之后的合肥市二水厂宿舍楼、路缘小区,肥西翡翠花园,六安古城花园都成为李先荣值得回忆的记忆。

2004年,55岁的李先荣担任了合肥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劳资科的副科长。

但他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笔财富,李先荣在坐办公室的同时,还继续担任着工程项目经理,直到退休后的2013年,他才开始想着“该回归家庭,过真正的退休生活了”。

家庭重教育

就在李先荣获得劳模称号的1986年,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从肥西老家来到了合肥,由农民成为社办集体企业的职工,“1991年成为正式职工”。作为家里的长子,李先荣还要考虑把他的兄弟姐妹及其孩子们的生活安排好。

“虽然我凭着我的手艺,支撑了我这个家,但我也有遗憾,就是没有念过多少书。所以,我从内心始终有一种想法,就是‘不吃饭也要给孩子们上学的机会’。”

如今,李先荣的孩子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儿子在军校已是大校军衔,女儿也在合肥生活和工作。

一年两次游

作为企退老党员、老劳模,李先荣还经常回到户籍所在地——双岗街道一里井社区,参加党员和工会活动,指导年轻后辈们的岗位练兵。

近5年来,李先荣和曾经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自发或由单位组织起旅游团,饱览国内外名胜风光,新加坡、越南、哈尔滨、沈阳、大连、桂林、云南、武夷山都成为他们的旅游目的地,“西藏也是我们的选择”。

每天晚饭后,李先荣都要坚持走1万步,调养好自己的身体,为子女减轻负担。

亦动亦静。平常,李先荣最喜欢的动脑运动就是打扑克——掼蛋,是他的最爱。

“可以说,我这70年,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70年,国家的发展,也给了我个人发展的机遇。我处的这个行业,近40年来,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行业。”

郭娴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摄

新闻推荐

“肥西花木兰”带领“半边天”勇走致富路

提起余蔚霞,肥西县紫蓬镇罗坝村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她是“花木巾帼”。为改变村里落后的经济状况,1998年,余蔚霞和爱...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民泥瓦匠成长为建筑项目经理 李先荣见证了合肥城市建设的发展)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