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0.08%、林木绿化率达37.30%、湿地保护率达86.8%……近年来,肥西县在“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纵深推进林长制,做活“绿"文章,让肥西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近日,记者来到柿树岗乡丁岗村,几十名绿化工人正在挖坑种树、浇水管护,2000多亩的荒地披上新绿,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这片是红头石楠、那块是朴树,下面还套种了桂花。"丁岗村书记陈明玉对所种的树木如数家珍,“以前我也不懂这些,看多了就知道了。"自从2017年全县推行林长制以来,陈明玉就多了“林长"这个新身份,成了全村2600多亩树的“主人",平时没事就在围着这些树转。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据柿树岗乡林业站站长张明生介绍,该乡每年增绿面积稳定在1000亩上。
最美人间四月天,行走在柿树岗乡间田野,一条条绿色廊道串联起一座座村庄,千亩桃林竞相绽放,风景如画。
“这片桃林以前都是荒山荒地,后来流转给大户种上了果树,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吃果,实现了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双赢。"杨桥村主任、村级林长刘传稳正骑着电瓶车围着这片桃林转悠。
据刘传稳介绍,该村有2名林长,16名护林员,村书记和村主任担任林长,村民组长担任护林员,自从有了“林长巡林",村子里乱砍滥伐、偷树现象没有了。“现在每棵树都有人管,没人敢动。"
67岁的胡尚英家住柿树岗乡丁岗村枣树村民组,她常年在桃林打工,剪枝、除草、日常管护、采摘等。“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人家也不要,在家门口种种树,一天还能挣80多块呢。"跟胡尚英一起种树的伙伴有十几人,年纪都在65岁以上,还有一些是贫困户。
刘传稳给记者算了笔账,农民按照每亩荒地300元的价格流转给大户,加上在林地打工的收入,一年一个人能增收2000元以上。
柿树岗的千亩桃林花开灿烂,官亭的万亩林海也正五彩斑斓、春光无限。
近年来,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官亭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引入林业大户成片造林,打造了6万亩林海氧吧,真正实现了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目前,官亭林海内拥有各类精品树木150余种,园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四季鲜花盛开,已成为著名的省级森林公园、全省唯一国家生态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实行林长制,我们要增绿、护绿、还要用绿。"据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肥西县完成人工造林8277亩,占任务150.5%,封山育林4500亩,退化林修复3000亩,森林抚育26900亩,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长廊栽植36公里,占任务120%,其中高质量建设省级森林长廊示范段8.1公里。全县林业总产值达48.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引进造林企业37家,招商引资 1.3亿元。
在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得到提升,森林抚育也进一步完善,实现增绿面积220亩、美国白蛾防治面积达1.5万亩,森林抚育2500亩,总计投资约1161万元。
“要让林长制发挥出强大作用,重点落实在长期治理上。"目前,肥西县、镇、村三级林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林长常态化巡查、督导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县674名“林长"认真履职,形成强大的生态合力,守护着境内的青山绿水,使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者有机统一,真正带来了“林长治"。
(记者 刘成璐)
生态环保在肥西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春草绿,一年一度清明来。在这个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感恩先辈的时节,为营造平安、温暖、文明、和谐的祭扫氛围...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