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城的莲花泊廉政文化主题公园离我的住处不远,公园原来是一片低洼地,面积不大,建筑设计简约、实用。那低洼深处,因地制宜,被挖成了一口弯月形的池塘,池塘里放了一些藕种。此塘无名,既然公园名为莲花泊,这塘应该可以称之为莲花塘了吧!
莲花泊公园开园已经有二三年了,去年底,公园里又充实了许多富有廉政文化内涵的景点,这样,莲花泊公园的“廉”味也就更加浓郁厚重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莲花泊公园的歌声灯影常常让我怡然自得,流连忘返。一年四季,在公园里健身、纳凉、休闲的人越来越多,我常常看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深情甜润、婉转悠扬的歌声,激荡在无边的夜色中。伴随着这优美的歌声,一群群男女老少在广场翩翩起舞,他们的舞步或快、或慢,或生、或熟,但一个个跳得自由自在,跳得无拘无束,那么尽情、那么洒脱,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写满了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写满了人生的欢乐和得意。闻歌始觉有人来,白杨树护卫下的公园不觉冷清、不觉寂寞,公园里的人,除跳舞以外,有的散步、有的练功、有的坐在凉亭的凳子上或斜靠在桥栏上纳凉,也有相偎在树阴下的情侣,来来往往,有说有笑。最热闹的,还要数那些玩耍的孩子,有的练滑车、有的玩游戏、有的钻充气城堡,嘻嘻哈哈,天真快乐的打闹声、唱歌声飘荡在整个公园。
公园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应是屹立于船形雕塑之中的“廉石”。 “廉石”的典故源起三国,孙权部下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卸任郁林太守还家时因全部家当不满一船,船吃水太浅无法航行,只好搬了岸上的大石压船才顺利返家。这块压船还家的巨石,后被人们收藏起来。明朝弘治九年,监察御史樊祉把这块巨石移入城内官衙中,取名“廉石”,作为百官之诫,从此便有了“廉石压舟”的佳话。在今天江苏苏州文庙的庭院里,竖着一块刻有“廉石”二字的巨石。相传这尊青史留名的“廉石”,便是见证东吴清官陆绩奉公忘私、两袖清风的“压舱石”。
与“廉石”相得益彰的是,公园里处处洋溢着廉政文化的芬芳。在宏伟壮观的五尊景观柱上,书写着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廉洁”二字,格外醒目。亲水平台上座落着一口大钟,“警钟长鸣”四字入人眼帘。园中心的四角亭子,也被命名为“清风亭”。亭对面的鉴廊里,介绍着羊续、包拯、于谦、杨怀远等一位位古今廉吏的事迹……。每隔不远,还矗立着一块块刻有警世名言的石头,像明代清官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像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等,让人在赏心悦目的品读中,在心灵深处接受着廉政文化的熏陶。
刻有“荷风颂”三个大字的巨石屹立在公园路边上,显然,她是在向世人昭示这座公园的灵魂!我忽然想起去年莲花盛开的美景,一时兴起,便以《荷风颂》为题,赋诗一首:“荷塘七月漾清风,莲叶如茵花正红。出水人夸颜色好,殊知根在污泥中。 ”
盛世莲花满园香。莲花盛开的时代,这个世界一定无比灿烂、无比美丽。莲,花之君子者也,我想,莲之爱,宜乎众矣!
新闻推荐
指导抗旱本报讯 连续20多天高温无雨,庐江县遭遇多年不遇大旱,县政协敢于担当,主动投身全县抗旱一线。庐江县作为农业大县,但地形复杂,山岗、丘陵、圩田并存,水源通畅对缓解农业旱情尤为重要。...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