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在防汛一线
自6月30日以来,庐江县遭遇了有气象记载六十年来最强连续降雨。面对前所未有的防汛抗洪形势,全县各级党组织和5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迅速行动、冲锋在前,与人民群众一起抗暴雨、战洪魔,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效果。
各级党组织行动迅速 担当抗洪防汛“主心骨”
汛情刻不容缓,抢险迫在眉睫。面对高水位、高难度、高强度的防汛抗洪形势,庐江县果断启动防汛预案I级响应,县委发出《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防汛抗洪救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庐江县各镇(园区)党委第一时间落实通知精神,严格执行防汛包保责任制,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汛分级负责制和堤段专人负责制,建立了县、镇、村相结合的责任体系,并根据实际成立数量不等的抢险突击队;加强值班值守,对包保水库、圩口、河流及地质灾害隐患地点24小时进行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及时处置到位。
面对汛情,乐桥镇党委立即行动,成立了两支共38人的党员突击队和党员服务队,集中服务黄山村村部、金桥村村部、镇小、黄山村小学四个安置点的群众,让转移安置的所有群众都能喝上放心水、吃上干净粮、住上安全房。
非公企业、庐江中合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党支部将党员分成2个小组,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户紧急筹集帐篷20顶和矿泉水、面、油等价值近10万元的防汛应急物资,支援白湖镇杨柳村、邓湖村防汛一线及城内汛情严重区域群众。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党员领导干部就出现在哪里,靠前指挥、率先垂范,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基层党员勇挑重担 誓做抗洪“先锋队”
7月15日上午,庐江县庐城镇新桥村团结圩的堤坝上,今年已70岁高龄的李良元,正在用铁锹加固堤坝。这是这位已有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堤坝上防汛抗洪的第十五天。自7月1日以来,李良元和基层的其他党员一起,坚守在防汛一线,查堤坝险漏,确保团结圩平安,而就在他日夜巡查的堤坝边上,他家今年的水稻已经被水全淹了。
在抗洪一线冲锋在前的党员还有不少。“我们有个突击队员叫赵济彬,也是新桥村村委会副主任,今年将近55岁,也是一个老党员。这次新桥村在整个庐城镇防汛任务最重,战线比较长,总共是15公里,圩口比较多,有9个圩口,涉及1500亩农田,和1000多户老百姓。赵济彬长期在圩口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责任心强,分到了险情最多的东边弯圩一段。他这段1991年及以前发大水时曾破过三次圩,因此也是这次防汛抢险的重点。从7月1日开始,瘦小的赵济彬很少回家,吃住都在圩上,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后来嗓子都喊哑了。截至目前,赵济彬那段发现大的险情有3处,他都是在现场指挥,目前险情都进行了加固,险情基本消除。赵济彬始终在一线,始终在围埂上,指挥调度,包括物资的调运,确确实实践行了‘两学一做’,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庐城镇党委副书记、庐埠河防汛抗旱指挥所指挥长薛林华告诉记者,在这次抗洪防汛中,庐城镇村镇干部和骨干党员组成了40人的党员防汛突击队,在防汛一线积极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战斗在防洪前线的庐城镇党员防汛突击队,是庐江县党员的一支代表队。据介绍,连续暴雨天气来临后,庐江全县5万余名党员干部迅速行动,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男女老少,行在雨中、守在埂边、吃在圩上,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群众自发行动,共同迎战这场防汛抗洪硬仗。转移人员、险情排查、电力抢修、通信维护、后勤保障,广大党员群众在各个岗位上奋勇当先,不倦懈、不放弃、不抱怨,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舍小家保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邱青青
新闻推荐
高德地图发布合肥交通分析报告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