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笔者来到安徽庐江贫困山区罗河镇黄龙村。穿行上洼村民组小路,林间树下不时可见成群结队的是暗红色的公鸡、淡黄色的母鸡,或嬉戏,或追逐,或栖息在树枝上,或刨土觅食……显得十分悠闲惬意。
在绿油油的山坡上,或隐或现地搭了几栋棚子。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养鸡大棚。 “你看,这就是我的养鸡基地,现在存栏6000多只。 ”村民刘正先满怀感激地说,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他的养鸡规模越办越大。
刘正先是黄龙村的困难户,早年曾在外务工,前几年回乡搞起林下养鸡。由于流动资金短缺,生产经营目标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初,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和庐江县农商行罗河支行对接,为他提供了5万元扶贫贷款。
“农商行给我们老百姓扶贫贷款,支持发展脱贫致富产业,不仅不需要抵押、担保,而且利息还由政府补贴,自家不需要掏一分钱!”刘正先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现在我们的日子是一天好过一天啦。 ”
罗河支行行长周宗保告诉笔者,与其他养鸡场不同的是,刘正先的土鸡被放养在林子里。他告诉笔者,林下养鸡好处不少,青草、昆虫成了天然饲料,大大降低了养鸡成本,鸡群发病率低,鸡肉品质更好,销路有保证。
“现在1年的收入比过去10年还多! ”谈起金融扶贫,刘正先笑得合不拢嘴。他说,由于这些土鸡健康自然生长,上市售价虽然较高,却一直卖得很好,“最近饲养的一批2000只土鸡,刚刚被收购走,净赚6万多块。 ”
刘正先的脱贫之路,只是庐江县贫困户在金融支持下走向脱贫的案例之一。截至目前,庐江县农商行用足用活***贷款,共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759.1万元,“贷”动了1077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实际困难也是层出不穷,扶贫“怎么扶”?是庐江县农商行面临的棘手问题。今年以来,该行采取“因类施策、精准到户”的差异化扶贫方式,满足了不同类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资金需求。
据庐江县农商行副行长邢时柱介绍,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农商行通过“自主经营”、“带资入企”等扶贫模式,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
对于有创业能力、有经营项目或创业计划、有信贷资金意愿和还款能力的法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贫困户金融需求和脱贫项目,农商行主动提供金融服务,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促进贫困户增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对于无创业就业能力、无致富渠道的贫困户,农商行采取“实施主体+贫困户+信贷”模式,以“带资入企”“带资入股”的方式,通过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集中使用扶贫贷款,让贫困户零风险、零投入保底分红。
庐江县农商行与贫困 “结亲”,和企业“联姻”,撬动信贷资源向扶贫领域配置,成了脱贫攻坚和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实现了“金融机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扶贫、贫困户如期脱贫”的多赢局面。
庐江县扶贫办主任夏修福说,农商行***贷款很好地破解了扶贫融资难的“痛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需贷则贷、应兜尽兜,让贫困户得到了支持、政府减少了支出、企业得到了贷款、银行增加了收益。
赵德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国道206肥西段6月1日起正式启动路警联合“治超”机制,交警部门每天安排8人次分两班入驻国道206合肥南超限超载检测站,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夜间联合巡查行动,已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辆。在联合执法过...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