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盛夏时节,走进庐江县万山镇春清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茶叶生产基地,一片片整齐的茶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万山镇廿埠村塘稍村民组贫困户时其银等20多位村民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茶园剪枝、除草。他们长年在茶园修剪和除草,每年增收近1万元,“合作社让我们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近年来,庐江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经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扶贫工作步伐,使林业产业成为林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交出了一份“以绿生金”的“答卷”:既让林园长“叶子”,又使脱贫摘“帽子”。
当地一家合作社负责人王春清承包了1470亩山地,发展油茶、茶叶等特色经济林,使昔日冷清凄凉的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他说,这片山地不仅是合作社新的财富之源,更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如今在庐江,和王春清一样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的“林”老板已达2200多个,仅最近三年就投入造林资金4.1亿元。
王春清介绍,茶树已成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财富源”,除了获得林地流转出让金、茶园劳务工资和采茶的工钱以外,还可以领三个“红包”。第一个“红包”是无偿使用林地。合作社对流转的山地进行整理,每户七分地,分片分段交给贫困户无偿使用,经营收益部分归贫困户所有。第二个“红包”是免费提供茶苗。向贫困户免费提供价值约6000元的2000棵优质茶苗,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的技术要领,新品种开发,新科技引进等。第三个“红包”是统一收购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以高于市场10%-2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茶叶,保证效益、利润最高化,并可以拿到二次返利,这样就能使贫困户当年就达到经济脱贫指标。
近年以来,庐江县通过推进林地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培育“产业工人”等措施,为走活“项目精准”、“产业精准”、“施策精准”的林业产业扶贫“三盘棋”,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作为承接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将贫困镇村的造林绿化工程优先安排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组织实施,让广大贫困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绿化增加劳务收入实现脱贫。
“发展林业产业既是各级政府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又是农民脱贫后持续增收、防止返贫的重要支撑。”庐江县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夏泽银介绍说,“我们坚持林业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贫困区县脱贫攻坚。”晨报记者通讯员赵德斌
新闻推荐
合肥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列出16个重点隐患点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