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星级记者程茂枝
通讯员卢中品
“前段时间干旱,刚赶上玉米灌浆期,本以为今年没什么收成了,没想到青玉米秸秆也能卖上好价钱,比收玉米一点也不差。 ”9月6日上午,庐江县冶父山镇祥瑞养殖有限公司门口,71岁的贫困户宛茉东正在排队售卖秸秆。当天虽然下着小雨,但前来卖秸秆的农用车足足排了几十辆,“自从有了这个养殖场,我们这儿很多农户就改卖青玉米秸秆了。 ”
宛茉东告诉记者,青玉米秸秆的收购价是一毛五一斤,一亩青秸秆可以卖到800-1200元左右,“方圆几十里的农户都来这卖秸秆。 ”祥瑞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于2014年,目前养殖湖羊4000只左右。公司总经理刘晓东介绍,他们已与附近3000农户签订了秸秆收购协议,年收储量在6000吨左右,“基本涵盖了整个冶父山镇。 ”
冶父山镇副镇长左东流介绍,该镇依托祥瑞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了湖羊养殖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脱贫。 “除了售卖秸秆以外,还有代养、入股分红、务工等多种帮扶方式。 ”左东流说,目前,祥瑞公司贫困户季节性用工有30人,每人每天收入70元左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镇里出资为其购买羊崽2-10只,由公司代养分红,每只保底分红100元左右;此外,还带动2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分红,每年每户分红不低于4000元。
据了解,像冶父山镇湖羊养殖扶贫产业园这样的特色产业园区,庐江县现在共有23个,可吸纳带动216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而园区带动也只是该县产业扶贫的模式之一,县扶贫办副主任周新民介绍,全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方法和***的核心动力,以培育发展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导,通过“四带”模式以及农户自我发展,共带动15631户贫困户实现稳步增收,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扶贫格局。
在泥河镇天井村,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已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大靠山”。记者在该村七九稻虾种养示范基地看到,几百亩的双晚稻被分割成几十亩一块的大田,四周挖出来3米多宽的龙虾暂养池,少量繁殖用的越冬虾和水稻同处一田和谐共生。 “每三四月份投放虾苗,六七月份捕捞出售,八月初再栽种双晚稻,实现一田两用,稻虾共养。 ”基地负责人蒋七九说
泥河镇农技站站长朱强国给记者算了算稻虾共育的经济效益账。“龙虾亩产220-250斤,产值近5000元;晚稻亩均产量800斤,产值近1000元。除去各项成本,稻虾共育模式每亩纯收入达2300-3000元,是正常种植双季稻的一倍以上。 ”朱强国说,放马滩龙虾养殖合作社历经5年发展,现有养殖稻田5000亩,目前已有29户贫困户受益脱贫,其中有5户贫困户直接从事龙虾养殖,收入大幅增加。
新闻推荐
安徽庐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单位结算账户长期不动户久悬公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第五十六条规定:“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