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艺演出现场 记者 苏玲 摄
工作人员在发放“身边好人”宣传画
记者 苏玲 摄
把先进文化送进家家户户,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进偏远山村……昨天下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等单位共同参与的2018年合肥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庐江县汤池镇政府广场启动。来自24家成员单位的专家队伍奔赴至此,送信息、送政策、送资金、送项目、送文化、送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百姓心坎上,让广大农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内容增 形式新
“终于又把这场活动盼来了!”汤池镇农民王善涛激动地说。合肥市“三下乡”活动曾在该镇举办过多次,王善涛说自己利用活动中所学的法律法规知识成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同村人外出打工遇到纠纷都会打电话来咨询他。“不仅是法律法规,活动送来的农技知识也很管用,家里的经果林就是在农业专家的指点下种上的。”
天气虽然有点炎热,但没能阻挡群众的脚步,他们从家中、田头,甚至其他乡镇赶到活动现场,把近30个咨询台、展台团团围住“求经寻宝”。“今天来的很多村民都是‘三下乡\’活动的受益者。”汤池镇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直接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综合性品牌活动,“三下乡”活动在合肥市走过22个年头。22年来,活动项目资金大幅增长,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显著扩大,活动效果不断凸显,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障农村医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发展成为支农惠农、为民便民的响亮品牌。
变“配餐”为“点餐”
“我希望多了解些法律知识。”“希望能多派些农技专家指导我们种植精品花卉。”“我们特别需要优质蔬菜种子。”“咱们果树村需要组建一支舞蹈队,需要文化辅导员的辅导。”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开始前,汤池镇广泛收集了当地群众的所盼所需,在和各成员单位的碰头会上提前亮了“点菜单”。
根据“点菜单”,市人社局送来了近千个工作岗位、市国资委送来优质蔬菜种子、市科技局送来科普图书和农技材料、中盐红四方捐赠了10吨低浓度复合肥……从“给什么、要什么”到“要什么、送什么”,由“配餐”到“点餐”,变单向活动为双向互动,今年的“三下乡”活动越来越合农民心意。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市图书馆给农民送去了100张数字资源远程阅览卡,下载APP后,农民可以在手机上畅游书海、观看科普、农技视频等。“这张阅览卡本来只有20项内容,今年我们根据农民的需要增加了6项相关内容。”合肥市图书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市演艺股份有限公司送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并承诺可以帮助当地群众排演文艺节目。市文化馆不仅送来了10项非遗项目的精彩展示,今后还将派出文化辅导员上门辅导。
变“常下乡”为“留在乡”
开展“三下乡”活动,关键在“留在乡”。
市水务局将汤池镇中份村作为全市试点,送来了价值100万元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农业节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农产品深加工需要科技的助力。今年“三下乡”活动中,市科技局投入60万元,用于合肥瑞和坊食品有限公司开展“面粉和果蔬复合营养烘焙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不是简单捐赠款物。
据了解,今年合肥市“三下乡”活动坚持把集中下乡服务活动与面向农村开展经常性专题性服务相结合,变“常下乡”为“留在乡”,让农民获得感越来越强。
从4月起,成员单位还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自身资源开展贯穿至年底的“三下乡”活动。比如,市人社局将针对贫困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市卫计委将开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培训活动;市文广新局将开展送电影进基层活动;市商务局将邀请庐江优质农产品参加合肥产销对接会;市司法局将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一项项活动,把科学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田间地头、播撒到农民心上。 ·本报记者 方偲·
新闻推荐
今年我市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