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庐江新闻 > 正文

船行水田 合肥 王张应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3-12 10:1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 王张应

前不久,在庐江县看到这样一幅图画:画面背景是一方稻田,稻子已经成熟,稻穗金黄,稻秸由绿转黄,黄中还有些许绿意。背景之上主要对象,是一艘两头高高翘起的木船。船上载有物,物是一台铁木构成的水稻脱粒机,俗称打稻机。机上有人,脚蹬打稻机踏板,由齿轮带动浑身铁刺的滚筒高速旋转,手操一束连秸带穗的水稻,把稻穗子放到滚筒上,让飞转的铁刺将穗上稻粒打下来,落在机舱里。

这样一副图画,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那台打稻机,还有机上机下,农人辛苦忙碌的劳作。陌生的是打稻机下面那艘木船,用船载打稻机,还是第一次看到。

铁木结构打稻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南方水稻产区广为使用。八十年代初期,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庄户人家省吃俭用也得添置一台打稻机。否则,到了稻子成熟期,没有打稻机使用可就麻烦了,熟在水田里的稻子一时收不上来,多让人心焦。打稻机这种农具,在当年曾是庄户人家重要家当。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它不会陌生。

在打稻机出现之前,用于给稻谷脱粒的农具叫 “获桶”。这是从皖西南农村的叫法,不知别处叫法是否也这样,只觉得这种叫法直观贴切,它就是用于收获稻谷的木桶。 “获桶”为四方形,上口大、底部小,四面倾斜,四拐有交叉的把手。桶壁倾斜,是为了将稻谷脱粒方便。打稻的人,将一束稻禾高高举起,借助惯性将稻穗重重地砸在桶壁上,使得稻粒与稻穗分离,稻粒沿着桶壁落入桶底。一张“获桶”须由四人合用,每人“各霸一方”。到移动“获桶”时,每人拽住一个拐角的把手,奋力推拉向前。需要特别交代的是,在水田里移动“获桶”,是整个水稻收获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事情,直接考量着劳作者的体力,体弱力小者干不了这活。当年伺候“获桶”的人,必是壮汉。

用“获桶”脱粒,收获稻谷,完全是人力劳作,用的是蛮劲。铁木结构打稻机问世之后,脚蹬踏板催动齿轮转动,由齿轮带动滚筒转动来脱粒,便是借用机械的巧劲了。效率大大提高,人轻松不少。只是还有一个难题未能解决,打稻机在水田里移动实在太费劲。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种。在人面前,办法总归要比困难多。这不,打稻机在水田里难以移动,聪明的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做了一艘小木船,以船装载打稻机。需要移动打稻机的时候,只需推动那艘两头翘起的小木船了。这样一来,多少借用一点水的浮力。同时,木船圆滑的窄小底部,大大减少了移动时的摩擦力。可以想见,移动小木船,比直接移动那个愣头楞脑的打稻机,省事多了。

正因这样,才有了在庐江县所看到的这样一幅图画。这种图画,真的难得一见。曾到过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在那座专门的农具馆里,虽看到了“获桶”,也看到了打稻机,却没有看到以小木船装载的打稻机。在庐江县能够看到这幅图片,也不奇怪。巢湖流域是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庐江县处于巢湖流域的核心地带,一直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

庐江人看重粮食,亦看重与粮食相关的文化事项。在庐江县,专门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稻米博物馆,深度展示稻作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

船行水田,以船载机那幅图画,便呈现在庐江县稻米博物馆展示墙上。到庐江稻米博物馆,看到这幅画,才知道农耕史上曾有过这样一页。从此始信,船,还真的曾经行走于水田之中呢。

新闻推荐

乡村大地 春耕忙

2月23日,茶农们在庐江县一茶叶种植基地内劳作。随着气温升高,合肥市各地纷纷拉开春耕序幕,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新华...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船行水田 合肥 王张应)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