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 张秀珍
新版《红楼梦》一开播,网上即是抨击声一片,有说演员难看的,有说背景虚幻的,有说配乐难听的,还有说旁白过多的……反正一部经典名著,在第二次搬上荧幕时,就算导演、演员们耗费了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要赢得观众的掌声也是很难的。
而我却将整部影片完完整整地看完。一千个读者,便是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那么多有失偏颇的评论,我来说说自己关于新版《红楼梦》的看法。
首先是台词。新版《红楼梦》的台词,紧扣原著。影视是图文并茂且有声的世界,由于演员的表现力有限,在人物表现无法显现原著内容时,采用旁白,不失为弥补原著内容表现不足的好方法。如果我们仔细对照经典原著,我们就会发现,新版《红楼梦》将旧版红楼一些未表现的内容给添加了进去,这是一种尝试,在当今文化转型时期,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恰恰颠覆了原著,对原著内容做了臆测式的夸张性的修改,以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然而新版《红楼梦》只是重返经典,回归原著,这不是遭到指责的理由啊。
其次,演员问题,也就是人物形象的表现方面。我们在欣赏一部电视剧时,其实不是仅仅从人物的外貌来衡量电视的好坏的,试想,如果都是美女、帅哥才能进入视野,那我们的生活还有美与丑的分别吗?因为,审美恰恰离不开的是审丑。况且,新版《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形象不也是很好吗?也许部分观众是因为相对于旧版《红楼梦》来说,人物形象的先入为主的原因吧。因此,内心总会说:这个林妹妹不像林妹妹,那个宝玉也不像宝玉。而事实上,真正的林妹妹,到底什么样呢?我们只知道她“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真正的林妹妹,本来就是一个供人想象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同样如此。
再次,是背景及场景的选置。个人以为,新版《红楼梦》的背景选置比较到位。在宝玉的太虚幻境、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几个场面,尤其成功。如同原著内容所述,实景便能感受到切切实实的豪华富贵,虚景有如梦幻般的飘渺,配上人物语言的清新细腻的配音,真的是唯美至极,不枉巨额的花费吧。记得在黛玉葬花那一段,那些桃花随风飘落,黛玉的眼泪带着宝玉的伤感,夹杂着唯美的葬花唱词,还有偌大一个粉色的桃园,那场景,让我心灵为之触动!
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新版《红楼梦》里,也有较多我认为留有遗憾的地方。
第一是配乐。红楼梦,中国古代乃至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并赢得观众掌声固然不容易,尤其在旧版红楼已经先入为主之后。那么,至少不能太差。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很适合做背景的中国古典音乐不用,反而用几首钢琴曲呢,更有甚者,还用了很多较为阴森恐怖的配音,让人听了有些喘不过气的感觉。这不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反而是个小折磨吧!
第二是服饰与造型。据原著,其中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人物形象的丰富性。表现之一便是服饰与造型,由于红楼梦里大家族的奢华,每个人物的衣着、服饰多姿多彩,发型设计形态各异。然而,新版《红楼梦》里却忽视了这一点,同一档次人物的形象上,演员的服饰与造型,基本是完全一样,而且,都是戏装,发型也是一样。这一点,让我们产生了视觉的疲惫与厌倦。
对于文化产品,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我们不要用“好”与“坏”两个简单的字眼来过分认同或者全面否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清明是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的好时机,利用小长假到红色景点接受革命教育,成为许多游客和市民出行的首选。清明小长假,徽州区以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和文峰点阅台等景点组成的...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