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双凤开发区结合园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实际,结合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巩固堡垒促发展,立足岗位比贡献”主题,切实发挥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明确工作定位
奠定“创先”基础
双凤开发区在党建工作中,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性质和业主要围绕市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现状,提出了“互利双赢”、“协商协调、共建共赢”的工作原则,在工作方法上按照“参与不干预,支持不拆台,引导不强制,监督不迁就”的要求,强化宣传沟通,获取业主支持,全面解决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活动时间等问题,同时在活动形式上采取“小型、业余、灵活”的方式,使创先争优成为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的一项活动。
双凤开发区坚持“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有为”赢得尊重,用“作为”确立地位。2005年7月迁址到双凤开发区的合肥华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到企业员工中,开展“我与企业共命运”、“如何加快企业科学持续发展”等形式的调查活动,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作参考依据,对于提出能有效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建议的员工,可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不断提高员工自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人公意识;组织义务志愿者队伍身先士卒,走访附近社区的养殖场(户),在社区文化广场开展业务咨询、现场义诊、疾病诊断、技术讲座等。受到了广大饲养场和养殖户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创新活动载体
搭建“争优”平台
双凤开发区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岗位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的特点,结合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一是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争贡献”活动。凡正式受聘的党员员工,都必须亮明党员身份,转移组织关系,接受党组织管理,按时参加组织活动。二是着力开展“三个培养”活动,即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优秀员工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近年来,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8名,发展党员40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真正把党员打造成为“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能站得出来、任务面前能把职工带动起来”的战斗群体。
2004年入驻双凤开发区的安徽正元机械有限公司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先争优勇创佳绩”为主题,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认真谋划和专题研究,从公司实际出发,把公司的发展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联系起来,与对环境的影响和员工的安全健康联系起来,以人为本,体现了企业“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社会责任感,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影响力。七月,沿江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正元机械公司积极响应,派出了6支以党员为主的安装服务队,与沿江各地水利市政部门同呼吸、共患难,共同站在防汛一线上,连续奋战一个月,为缓解受灾地区的险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拓展工作领域
推进“创先争优”
双凤开发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规范运作,切实拓宽工作领域,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决策层和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讨事关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组织定期召开党员和员工“献计会”,鼓励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建立党工团一体化工作机制。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后,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内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三是建立企业文化形成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把着眼点放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着力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立于2005年的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创先争优立党风,共为世博添光彩”为主题,以“创先争优当先锋,自主管理本岗位”为目标,深刻领会创先争优的实质,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先争优的主要精神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同时,公司积极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5月份开展了“把爱传递,援助玉树”爱心捐款活动,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6月份公司党支部书记带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捐款活动,将一片爱心送给西南旱灾急需帮助的孩子们。
(杨维礼葛斌杨国生)
新闻推荐
退伍军人钱昌宏于2003年带着在外务工积累的资本、技术与管理经验回到家乡岗集镇,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成立了合肥星宏机械有限公司,开始创业并安排了一部分当地群众入企就业。...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