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作为指导全县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强化政府在扩大就业、促进创业、控制失业等方面的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就业政策,努力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7、2008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县称号。
机制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氛围浓厚。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分析全县就业工作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下阶段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直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普遍关注和参与的良好局面。
狠抓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成效显著。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文件和措施,为发展回乡创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2007年以来,共安置24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56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93万元,带动就业1420人,共为2642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867万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3897本,认定困难对象102人。帮助126户零就业家庭141人成功实现就业。5个经省农民工联席会议批准的农民工创业园中,三十头、庄墓、岗集3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吸纳企业8户,带动就业464人。将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复员退伍军人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并成功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基金并轨。将原有的下岗失业人员担保中心更名为就业创业担保中心。开发益性岗位,积极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和帮扶活动。
突出重点,困难企业减负稳岗效果明显。去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县工业经济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援企稳岗政策,截止2009年底,共确定了三批11家困难企业,共减免、缓缴各项社会保险费696.47万元。其中,缓征社会保险费445.18万元,减免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费152.47万元,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岗位补贴98.82万元,惠及职工3294人;通过各项减负政策的落实,有效缓解了困难企业的用工压力,维护了全县就业局势稳定。
严格管理,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稳步推进。2008年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以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七个统一”即统一工作协调机制、统一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转移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统一资金安排、统一技能鉴定、统一就业服务、统一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考核体系,加大了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2009年,共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4906人。
创新措施,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加快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县就业服务中心、南部人力资源市场为主,其它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开展“流动的人力资源市场”活动为载体,免费为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以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县内及合肥周边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深入到乡镇、村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2007年以来,在各乡镇(区)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近50场次,成功举办了高校毕业生暨城乡富余劳动力大型专场招聘会,帮助县内近2万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搭建平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近年来,严格按照“五统一”、“六到位”的要求,全力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16个乡镇(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共有工作人员57人,其中专职26人,兼职29人,聘用2人。现有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16人,占总人数的28%,大专及以下学历41人,35岁及以下28人,35岁以上29人。在293个村(居)建立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队伍,今年又选聘了293名村级信息员,其中有58名是从大学生村官中选聘。
新闻推荐
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栽倒在石榴裙下。像曹操这样的豪杰也曾为美人所累,先后娶十六位妻妾、生下二十五位儿子、三位女儿,留下许多风流韵事。自曹操来到造甲后,这个地方...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