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以实施民生工程为契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持续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从2007年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64838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32991万元,通过补助救助形式直接受益人数达到345.9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城乡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投入累计达183000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17.1%,每年增幅均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得到有效保障,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较大幅度提高。投入资金46277万元,共改建中小学校86所,改建、新建和加固校舍面积32768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科技投入累计4400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9倍,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验收。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实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累计投入文化事业发展资金705万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95个农家书屋、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170个广播电视“盲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4652户安装卫星直播接收装置,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公共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投入累计46215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8.4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和突出公共卫生事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全县参合、参保人数达到70.5万人,参保率达90.0%以上,累计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费用21924万元,总体报销补偿比例达到50.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11万人,救治、救助重大传染病病人5966人,免费为90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防保网络基本形成,共改扩建9所乡镇卫生院,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9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个,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婚检率、住院分娩补助率、儿童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率分别达到60%、100%、99%。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累计投入社会保障资金55395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倍。与“十五”相比,拓展了生育保险、养老保险范围,增加了失地农民保障,初步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险种为主体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1000元;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逐步由2007年的年人均2040元、1460元提高到2640元和1500元,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0所,新增床位1980张;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累计奖扶、救助5684人;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对338户785人实施廉租住房补贴,完成660套住房、32950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县财政局机关先后获得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2005--2007年“先进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杰出单位”、“合肥市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第十一届合肥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得省人事厅与省财政厅联合表彰的“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省财政厅授予“2008-2009年全省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一卡通\’打卡发放工作一等奖”、“县级部门预算改革工作二等奖”;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顺利通过“省一级单位”考评认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被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分别评为一等奖,信息工作得到省财政厅与市财政局通报表彰;财政决算连年获全市一等奖;连续八年获得县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局属会计核算中心被市授予“巾帼文明岗”、“合肥市青年文明号标兵集体”,并连续五年被市授予“青年文明岗”。
(张恩奎杜刚)
新闻推荐
11月12日下午,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员肖水生一行莅临长丰一中专项指导、考核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市专家指导考核组通过听取报告,查看资料的形式对一中继续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一中发挥示范高中...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