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伫立于滨湖新城的百年老校 朱玉婷 实习生 马明新 文

来源:市场星报 2011-08-22 05:10   https://www.yybnet.net/

滥觞于维新改良的潮流,走过了战争革命的峥嵘岁月,迎来了新中国的一轮朝阳……从旧式书院,到新式学堂,到抗日战争时屡次更名的中学,再到解放后蓬勃发展的重点中学,这就是百年名校合肥一中走过的历程。

百年沧桑、几经更名、几易校址……如今,合肥一中伫立在滨湖新城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古城庐州有座小书院

在省城合肥,在合肥一中读书,成了许多学子心中奋斗的目标;而在古庐州城内,如果谁家的孩子能进入书院读书,也是值得欣喜的事。

如果将目光聚焦到更久远的清朝,那时候,在古城庐州有一所“横渠书院”,这是当时的庐州知府张纯修为纪念北宋哲学家张载(横渠先生)于1705年所修建,横渠书院渐渐成为庐州城内最著名的书院,而后横渠书院又易名为庐州书院。

庐州书院又被庐州人称为小书院,而小书院在当时是有别于大书院而言的,当时在合肥还有一座大书院。通俗地解释,小书院和大书院就相当于今天的中学和大学。学子从小书院完成学业后,才能去大书院继续深造。

事实上,书院还是旧式学堂教授的传统的四书五经。合肥一中副校长王勇解释说:“虽然教授的还是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等课程,但是书院已经有别于旧式私塾了,书院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课程设置了。”1898年戊戌变法后,清政府开始效仿西方建立西式学堂,风气一时传遍全国,庐州书院也与时俱进了。1902年,庐州书院被改建成为庐州中学堂。庐州中学堂是一所真正的新式学堂,它就是合肥一中的前身。

学堂创办人为李鸿章之子

据《合肥一中百年记载》:“1902年,庐州书院更名为庐州中学堂;1903年,学堂基建;1904年,正式招收新生。”合肥一中的百年校史也自此拉开。

庐州中学堂的创办人李经方是著名淮军首领李鸿章的儿子。事实上,李经方并非李鸿章的亲生儿子,但即使李鸿章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后,对李经方仍很器重,以其为嗣子。当年,李鸿章年已四十,膝下无子,其四弟李昭庆便将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为长子。李经方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是清末被外国列强熟知的少数外交家之一。

李鸿章病逝后,李经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之后创办了庐州中学堂,这所新式学堂明显具有了时代变革的烙印,处处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想。学堂既学习“西学”和“西艺”,又保留每月初一、十五举行尊孔重道跪拜孔子牌位的仪式;既开设国文、修身、经史,传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又开设英文、算学、舆地、博物、理化、理财、体操等西学课程。采用班级授课制,学制为四年,学生按年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各班按课表授课,采用多科并进的新的教学形式。李经方本人则亲自任学堂堂长。

颠沛流离的足迹从皖西至湘西

辛亥革命后,国体改为共和,废除了庐州府制,成立了安徽省政府,设立了教育厅,教育也随之有所改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以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通称校长”,“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安徽省教育厅于是将庐州中学堂改为安徽省立第三中学。此后至解放前,数易其名。

省立三中、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省立第六中学、庐州中学、国立安徽省第一中学、国立八中、省立合肥高中……这些校名代表了合肥一中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也留下了合肥一中从合肥到皖西再到湘西的足迹。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安徽全省受到极大震动。1938年初,庐州中学的400名师生向大别山区立煌县转移,与同时转移到这里的寿州中学、凤阳中学等校合并组成省立第一临时中学。然而,随后皖西流波疃的“六一五”惨案让学校夷为平地,无法上课。千余师生经过皖豫鄂湘长途跋涉,于同年9月辗转至湘西。在当时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国立安徽第一中学。1939年4月,教育部把各国立中学按成立先后顺序重新命名,改称国立八中。

1942年,在皖西成立了省立第六临时中学,校址设在霍山诸佛庵茶行。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合肥和当时的合肥县立高中合并成安徽省立合肥高中。而国立八中师生向湘西父老挥泪告别回到合肥。

1952年正式定名合肥一中

据老一中人回忆,五十年代初的学校里仅有一座教学办公兼用的二层楼房,还是当年李经方为延聘外籍教员特意建造的。

建国后,直到1952年,经过三易校名之后,正式取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据王勇介绍,合肥一中迁入老合肥人记忆中的大西门老校区是在1956年。“1955年,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在当时的西南选址新建校舍。1956年,学校迁入新校舍。”自此,和这所中学休戚相关的“小书院”,俨然成了合肥一中历史中的一章。

这所学校从建校起,便是优秀人才的摇篮。这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是1937年秋在庐州中学读过书的杨振宁和1944年至1946年在国立八中就读的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建国后,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这里毕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国际爱因斯坦科学提名人刘盛刚、我国第一代著名鱼雷专家潘正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合肥一中校友。

如今,合肥一中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园廊秀丽,环境优美,伫立在合肥的滨湖新城散发着崭新的魅力。2007年9月起至2009年9月,随着现代化滨湖新城的建设,合肥一中也迁入滨湖新区,成为一所寄宿制的高级中学,从此,合肥一中的校史上也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新闻推荐

12.1万盏路灯 告别白炽灯时代 璀璨“夜合肥”环保又节能 陶梅 记者 徐涛

星报讯 昨日,记者从合肥市灯饰办获悉,目前全市路灯现有总量为12.1万盏,其中高压钠灯9.9万盏。在相同的功率下,高压钠灯光能量要比金卤灯高40%左右。而最值得关注的是,该市路灯已全面淘汰了白炽灯,夜间...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伫立于滨湖新城的百年老校 朱玉婷 实习生 马明新 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