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影报道
10月15日一大早,合肥市三河镇民间艺术团 “水上花舫”剧场的负责人胡益胜,比往常整整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位于小南河上的船上剧场,因为当天是国庆节黄金周后首个双休日,他想今天的游人肯定比平时要多——整理好剧场环境,迎接首批游客的光临。
上午8时许,首批来自三河周边的游客走进水上剧场,原本还沉寂的小南河河面上,顿时荡漾着阵阵欢笑声……随着游人的增加,小剧场开始了一天中的首场演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剧场演职人员一共有11人组成,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最小的也有60余岁,他们都是当地的居民,大家都是为了对庐剧艺术的共同爱好走到一起的,不论报酬多与少,一天快快乐乐的生活着,才是他们来剧场的初衷。
“每逢节假日,从早到晚,一天下来,小剧场先后要接待十几批次的游客,游人只要花上20元,不仅能领略到小南河两岸的三河古镇人文风光,而且能欣赏到地道的传统庐剧的折子戏,游人在愉悦中感受着美好的新生活。 ”在剧场身兼数职的朱兰英对记者说。
提起创办 “水上花舫”旅游项目时,年近七旬的胡益胜老汉有道不完的切身感受:“水上剧场有今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三河镇政府的大力扶持”。素有“庐剧之乡”的三河镇,由于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文化十分丰富。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一方面将独具三河地方特色的庐剧、民歌、花灯、风俗、剪纸、指书、刺绣、编织等艺术搬上舞台。另一方面,立足拯救和盘活民间文化队伍,引导和扶持业余文化团体的发展,成立了小南河畔艺术团、庐剧艺术团、三河小乐队、三河锣鼓队等民间文艺团体,鼓励民间艺人走进旅游景区,展现旅游古镇的魅力。
时过午后时分,这个流动的“水上花舫”剧场,已经迎来了第八批的游人了,经营人胡益胜的脸上,不时地显露出喜悦的笑容……
图① 既是剧场负责人,又是摇橹工,胡益胜很充实。
图② 演员们利用空闲时间补妆,认真对待每场次的演出。
图③ 坐在“剧场”,游客既欣赏庐剧名段,又能领略小南河两岸风光。
图④ 67岁的民间老艺人张明珍唱腔圆润,一招一式十分投入。
图⑤ “剧场”迎来送往一批批游人。
图⑥ 演出很紧凑,演员的午餐却很简单。
①
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合肥市政协在市政务中心举办台海形势报告会,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崔之清受应邀作辅导报告。报告会上,崔之清用宽广的视野、生动的语言以及大量丰富鲜活的素材,多层面、...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