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55年历史的长江饭店,对于众多“老合肥”来说,是岁月与回忆的象征。今年三月开始,它将被重新改造、定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十月中旬开门迎客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备受瞩目。省政协委员徐华更是对其倾注了一份关注之情。徐华曾在今年二月份的省“两会”上作过《应当重视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的大会发言,其中专门提到了围绕长江饭店打造主题性历史文化街的构想。
“没想到,建议这么快就获得各方重视,并落到了实处! ”想到十月份就可以见到华丽变身后的长江饭店,徐华很是欣慰。
由于工作的原因,徐华经常出差于全国各地,北京的后海、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宽窄巷子……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时尚街区,给徐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华告诉记者,城市个性魅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就体现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上。一、二线城市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街,往往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其商业化改造应当更加深入,可结合周边住宅区、商业圈等互为辉映,带动城市产业化发展,并由此提升该城市的旅游品质。省城的长江饭店地处市中心,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当年的合肥地标性建筑之一。它的苏式建筑风格,成为时代的烙印,让老一辈人睹物思情,忆起当年苏联援华的往事。且这种建筑风格在省城,乃至中国,都已属稀缺。把它定位为“历史文化街区”,并进行打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据悉,改造后的长江饭店中将开辟出一块地方作为合肥民俗历史博物馆,“馆内将会展出合肥市五六十年代的粮票、自行车等历史物品,展现老合肥人曾经的生活状态。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近两百件历史物品,还在继续收集中。此外,在街区另一入口四古巷处,也会出现一面铜版浮雕,主题为“岁月流金—合肥故事”,浮雕内容再现合肥市民五六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市民还能在街区内看见老式邮筒、电话亭等复古元素。
徐华认为,此次老长江饭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保护工作,是文化产业与商业产业有机结合一次有益尝试,它的开发、修缮、经营、复兴,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延续,其未来成功与否,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纵观国内,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已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 ”徐华建议合肥市委、市政府在政策方面,应当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除了帮助开发商解决好未来运营方面的融资问题外,还应作好供电、电信、广电、给排水、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本报记者曹昱
新闻推荐
7月25日,在安徽图书城,一名合肥高三学生正在选购2013年高考教辅材料。目前,2012年高考录取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记者在省城各大书店新教材柜台看到,各种名目的高考备战教辅类图书纷至沓来。 本...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