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认为,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生态强省,应当重点实施好十大工程。
吴克明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眼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强省的总体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坚持项目带动、科技引领,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和带动效应大、综合效益好的重大工程,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安徽特色的生态城市品牌、生态产业和产品品牌,不断改善安徽区域形象,提升安徽省域竞争力,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
1.绿色都市工程
加快建设合肥区域性绿色生态特大城市。要坚持外源性污染治理与内源性污染治理并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尤其要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广测土配方等新技术,大力使用有机肥和有机农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要统筹规划巢湖流域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把合肥打造成为以环湖为特色、区域性绿色生态特大城市。
2.文化旅游示范工程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皖南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健全旅游体制机制,加快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利用动物多样性,积极打造独特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狩猎业,努力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3.蓝天碧水工程
推进大别山老区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加速转化。要充分发掘大别山丰富的生态资源、优质的水资源,加快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和水产业,形成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大别山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鄂、豫、皖等大别山相关省份区域合作,争取在国家战略层面获得更多更大支持,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走生态发展、生态富民之路。
4.绿色长廊工程
进一步改善皖北地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淮河综合治理作为关系皖北振兴的重大基础性工程,要全面落实淮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纲要,以防洪保安、供水保障、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快推进淮河流域防洪、防旱、防污、供水综合治理,逐步形成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相适应的综合水利工程和水资源保障体系,努力使千里淮河成为绿色之河、财富之河。
5.江淮贯通工程
加强江淮两大区域经济互动与包容发展。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打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引江济巢工程的基础上,要深化引江济淮工程相关论证研究,争取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进入实施阶段,早日实现安徽人贯通江淮的梦想。
6.绿色食品工程
引领安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蔬菜、粮食、畜牧是安徽省农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要坚持发展绿色食品与建设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推进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在进一步发展安全、绿色蔬菜、粮食等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学习借鉴现代牧业在安徽的成功做法,走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并举、循环发展之路,在皖北地区大力发展规模养羊、养牛等畜牧业,培育和打造安徽绿色食品的龙头和品牌,加快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7.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农作物秸秆焚烧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近年来愈演愈烈,必须转变思路,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突出秸秆收储、综合利用这个关键环节,协调好农民、有关经济组织、秸秆用户及基层政府间的利益关系,探索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等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秸秆循环利用。
8.节能环保产业升级工程
着力提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水平。要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和技术力量的合作,努力在关键装备集成创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努力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产能,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态经济体系。
9.再制造业提速工程
大力提升家电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水平。安徽省是家电和汽车产业大省,具有发展再制造业的独特优势,要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发展方向,积极支持相关行业和骨干企业进军再制造领域,加强和规范再制造领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再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
10.采煤塌陷区修复工程
建设绿色江南、旅游胜地、生态福地。皖北采煤塌陷区是特定历史阶段在特定区域形成的特殊生态问题,要坚持生态修复优先、科学开采与有效保护并举,通过建设人工湖泊、人工湿地等有效途径,把采煤塌陷区治理同生态旅游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周晓东
近年来,合肥市加大对巢湖生态环境治理,从而使巢湖水质大大提高。
新闻推荐
近日,为期七天的“2012中国(合肥)龙虾节”落下帷幕,这是合肥龙虾节升级为“国”字号节庆后的首届龙虾节。目前,合肥市龙虾养殖面积已超过10万亩,养殖捕捞交易产量突破3万吨,龙虾养殖户达8000多户,近3万农...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