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张莉建议社区应该为空巢老人办“老年饭桌”(本报昨日曾报道),这一建议引发了不少市民关注。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份,合肥首家社区食堂就已经开张了,但记者昨日探访时发现,该社区食堂运营近半年,人气上来了,但却一直做的是“亏本生意”。
探访:社区食堂居民爆满
昨天中午11点半,记者推开位于望湖社区居委会二楼的社区食堂大门,一股菜香扑鼻而来。这时食堂刚刚开门,吃饭的居民并不多,但负责食堂管理的望湖社区工作人员小王显得一点也不担心:“今天你们来早了一些,等会来吃饭的人就要多起来。”
果然,十几分钟后,食堂就热闹起来。40多个座位全部被就餐居民坐满了。记者留意到,就餐居民中,老人占了近五成的比例,还有一些则是中小学生以及部分社区居民。
“经常过来吃!”正在吃饭的黄大爷说,“今天和老伴刚好在社区活动中心活动了一会,中午就顺便在社区食堂吃了,不用再买菜做饭那么麻烦了。”
问题:开张半年尚难保本
看着食堂热热闹闹的场景,望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兵的心情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社区食堂的开放,给社区居民做了一件切切实实的好事。而他的担忧,主要是来自食堂的账本。
张红兵告诉记者,社区食堂开张以来,不算前期的投入,现在每个月还是不能保本。“我们每天的菜金大概是500元左右,平均一天大概有50~60人吃饭,按照人均消费10元计算,只够维持米、菜、油、水电费这些原材料成本的,人员工资基本上都要我们社居委来贴。”
负责食堂管理的小王也告诉记者,为了增强食堂的盈利能力,他们也一直在调整策略。“除了原有的望湖社居委居民,我们还向周边的沁心湖社居委居民开放了。”这样一来,目前社区食堂已经办理就餐卡400多张,每天固定就餐的居民也从最初两个月的二十多人增加到五六十人。
作为半公益性食堂,政府补贴很重要。在省人大代表张莉的建议中,就提出了用政府购买方式开办“老年饭桌”。对此,望湖社居委的人也有同样的看法。张红兵说,他希望政府能够把社区食堂纳入居家养老特色民生工程,未来为养老办的食堂就有了财政支持了。
王栋 本报记者 郁宗菊/文 张洪金/图
昨天中午,社区食堂里坐满了就餐的居民
新闻推荐
私家车“油改气”本周五摇号7000车主抢3000名额,最快2月初即可改装
7000车主抢3000名额,最快2月初即可改装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