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请投:hcs@xawb.cn
xinanfukan@126.com
1996年到合肥上班后,我就开始关注阅读《新安晚报》。当时单位订有一份晚报,每天繁重的工作之余最大的消遣与爱好就是看晚报。自1997年起,我每年自费订一份晚报,从时政、体育、娱乐到副刊等,每天所阅,无所不包。爱好文学的我当然最为偏爱的是副刊。从当初的人生百味、文学之舟、百姓故事到后来的婚恋家园、女性心语、城事等栏目,副刊里的每篇文章我几乎都精心阅读,遇到妙文就剪切下来,装订成的几个厚厚的剪贴本,至今依然是我汲取文学营养的源泉。
众所周知,现在晚报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竞争激烈。能否摆脱同质化的桎梏,能否经得起锤炼敲打,能否走得更远,一份优质的副刊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多年办报经验的金庸曾说:“副刊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副刊做得出色的话,那张报纸就会与众不同。”副刊是拼盘,但也能拼出缤纷花样来。于报纸而言,它是一种难以舍弃的传统,承载了文化、历史、社会与生活等诸多方面。你看,现在满街都是报纸,满版都是文章,但可读的文章有多少?而副刊文章的可读性取决于编辑的品味、学识、修为,所幸《新安晚报》副刊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编辑,而我也得感谢这些编辑,正因为他们,我的文字才能见诸报端。
从每天的浏览品读,到跃跃欲试给它投稿,这中间收获了很多。我深知,《新安晚报》副刊每天来稿量很大,能被采用是对你文章的肯定。我先后投了一些小豆腐块,有的未被采用实属正常,也有一些陆续被采用。如《成全他人的善意》《丝瓜渐成爱》《物欲时代的人性异化》《在反思中缅怀》等,文章采用成为对我的一种鼓励与鞭策,燃起了我写作的动力。尽管这么多年,我的生活有些不顺,有些蹇塞,但在精神的世界里,我不再是贫瘠者,因为有写作的梦想在支撑着我,我的文学之路在延伸。
每天沉浸在副刊里,与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与那些或优美或雅致的文字相遇,“百遍相看意未阑”,每天的生活多了一份甜蜜的期盼,多了一份安然的守候。《新安晚报》副刊以“清水出芙蓉”的灵性,在晚报林中不动声色地美丽着。众荷喧哗,它是最安静最美的那一朵。因为它以质取胜,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读者,而且雅俗共赏。只要它如头顶的那缕缕阳光,自如而又真实地照耀着大地,不矜不躁,它一定会走得更远。《新安晚报》走过了二十年,还有更多的二十年……还有更多的风雨在考验着它。在它二十周岁之际,我衷心地希望它越走越好,能够经受得住更多个二十年的考验!
□邱向峰
新闻推荐
2012年过去了,2013年来到了。在过去的2012年,我们收获很多,但也有未完成的心愿。在2013年,我们最希...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