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空巢老人过大年
昨天上午,近20名来自合肥各地的志愿者齐聚经开区芙蓉社区,一起看望在这里生活的五户空巢老人,志愿者们有的带来了自己亲手做的糯米圆子,有的带来了桂圆等补品,更多的带来的是一颗爱心。他们陪老人包饺子、挂中国结、贴窗花、打扫卫生、聊天唠嗑,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温暖的上午。老人们还收到了来自合肥市“非遗”传人的特殊新年礼物。
>>>活动
冷清的屋子变得红彤彤
昨天上午9点,将近20名志愿者来到了芙蓉社居委,社居委的工作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饺子皮和馅、中国结、窗花等东西都分发下去。由于五户老人分别住在两个不同的小区,志愿者们自发分成五组,跟随社区工作者去看望老人。
记者一行看望的第一户是65岁的王兴中老人。看到家里来了这么多年轻人,王老非常高兴。他跟着志愿者们一起包饺子,又贴了窗花,还挂了红红的中国结。
“这才像个家啊!”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由于王兴中老人一个人独居,老人的屋子平时也没怎么装扮,雪白的墙壁上连一幅画都没有。而今挂上了两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窗玻璃上也贴上了红彤彤的蛇年图案窗花,门上也贴上了红色春联,显得好看了很多。“要不是你们来,我也懒得搞这些,多谢孩子们,让我家里真的有了些年味啊。”老人笑着对几位志愿者说。
老人沙发上“坐享其成”
相比较王兴中老人,胡先玉老人的家里要冷清多了。他最近身体不好,刚住院回来,这两天喉咙也不舒服,出不了声儿,见到志愿者来,虽然胡先玉老人努力地打着招呼却仍然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为了不让老人家劳神,志愿者让他坐在沙发上休息,并为老人收拾屋子、打扫卫生,然后给老人包饺子。
志愿者程女士从北一环赶来,到了屋里就开始收拾,烧水、洗碗、包饺子,忙个不停。为了赶来陪胡先玉老人过小年,今天她的女儿一个人在家。她对记者说:“没关系的,女儿都高一了,中午可以自己煮饭吃,我放心。但是看老人的机会毕竟不多,所以今天非来不可。”
志愿者陪老人吃“小年饭”
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孙明清老人热情地要留志愿者和记者一起吃饺子。开始大家都不肯吃掉为老人包的饺子,但是老人说:“这也是陪我过年啊,平时到哪儿找这么多孩子陪我吃饭呢?” 在孙大爷的劝说下,几名志愿者只好留了下来。
孙大爷拿出了自己做的小菜,和志愿者们一起吃了顿热腾腾的小年饭。见大爷如此热情又爱热闹,志愿者杨女士表示,她和女儿除夕夜还要来陪老人过大年。
本版稿件由郝程 冯巍 武佩琴 本报记者 王俊 许正文/文
项春雷/图
帮老人包饺子,父子俩齐上阵
志愿者送上祝“福”,每个人的脸上写满幸福
>>>花絮
老人收到“神秘礼物”
昨天的活动中有一个亮点,只要拿出来就会引来惊喜或欢笑,那就是合肥市“非遗”传人送给老人的“神秘礼物”。
合肥市“非遗传人”、著名面塑大师武建付看到本活动后,立即连夜为每户老人赶制了一份特殊的蛇年礼物:一条非常可爱的小花蛇。这条小蛇浑身青绿色,一双大大的眼睛上有着长长的睫毛,身体盘旋在小柱子上, 脑袋上还顶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看上去特别萌。每个老人见到这条可爱的小蛇,都乐得合不拢嘴。“呦,这条蛇眼睛可真大啊,好像个小娃娃。”一位老人开心地说。
同样送来礼物的还有合肥知名草编艺人杨先胜,他送来了五条栩栩如生的小蛇。考虑到草编的小蛇会枯黄,这些小蛇都用彩带编成,这样可以放很久。如果说武建付的小蛇会卖萌,那么杨师傅的小蛇则很写实,背上的鳞片都表现得很细致,老人们都很喜欢。
小伙一刻钟包50个饺子
年近八旬的李友余老人和他年过七旬的弟弟李友发一直住在一起。身体还算硬朗的李友余老汉告诉记者,弟弟李友发因儿时生病,落下病根,生活不能自理。无儿无女的兄弟俩,只得相依为命。
昨天上午,记者和三名年轻志愿者一起,走进李友余老人的家里。见有人来,李友余老人很是热情,连忙端茶倒水。闲聊几句后,志愿者们开始忙活起来。
“包饺子要有褶子不?”一边包着饺子,小伙施天赐一边向同来的两位女孩请教着。拿皮、夹肉、蘸水、捏边,一气呵成。不到一刻钟,他包了近五十个饺子。
父子档、母女档齐上阵
昨天的活动里,有好几名志愿者都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
以父子、母女为主的一路志愿者来到了住在芙蓉社区的孙明清老人家里。“看了你们的报纸,想带孩子们过来看看。”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孙文君今年上高二,两人看到报道后就过来了。李先生也是带着儿子一起参加活动的。“今天是小年,先来陪这里的爷爷奶奶一起过,晚上回家再陪家里的爷爷奶奶过。”李先生的儿子对记者说。
同是“父子档”的还有沈先生和在科大读书的儿子,他到来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七大袋子桂圆。“我也不知道给老人带点什么,就带了桂圆给老人煮粥吃。”沈先生告诉记者,这次参加活动的目的除了看望老人,也是为了教育儿子,让他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
合肥知名艺人送给老人们的“神秘礼物”
新闻推荐
社区活动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