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代娣刘娟周丝韵李进)仅用5毛钱,就能买到一个网民的网购详细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设下骗局。目前,合肥包河区检察院正在办理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20多人受骗。
今年夏天,合肥市一家公司招聘业务员,底薪1400元,工作就是打电话。 7月初,小娄来到这家公司上班。每天,小娄坐在办公室,不停地打电话。“老板每天给我四五张纸,上面有一些人的个人信息,一天大约要拨打100个人的电话。”老板告诉小娄,打电话的任务是推销产品,有电脑、化妆品、充值卡等。
让小娄吃惊的是,8月7日,警方来到公司,把两名老总金某某和孙某抓了。调查发现,金某某和孙某共购买个人信息11179条。
据金某某交代,7月份,他在网上联系到一个网名为“金先生”的人。 “金先生”说,他手头有很多快递公司客户的个人信息。金某某以每条0.5至0.7元的价格,从“金先生”处购买了一万多条交易平台或快递公司的客户网购交易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地址、网购产品等信息。
买来这些个人信息后,金某某与孙某雇一批话务员,冒充商家回访,告知客户中奖,骗取400元“运费”。到目前为止,20多人受骗。
昨日,安徽商报记者从包河区检察院获悉,金某某、孙某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提起公诉。
【检方建议】
立法才是网购“防火墙”
办理这起案件中,检方发现,公民个人网购信息之所以会被大规模泄露,与快递公司、快递员等中间环节密切相关。不法分子非法购买个人信息后,又实施非法行为,危害更深。检察官提醒,市民接到中奖等电话时,必须有警惕意识。建议从立法角度加强对网购各环节的监管,确保公民信息受到保护。
新闻推荐
错把阿姨包拿给妈妈5岁男孩“贼”冤枉失主斥其是小偷 民警细心走访洗嫌疑
失主斥其是小偷 民警细心走访洗嫌疑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