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鸣本报通讯员 王飞
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记者见到张玲时,她还在马路上徒步巡查。1.65米的身高,麻利的短发,黝黑的肤色,身着军绿色城管制服,张玲英姿飒爽。 “记者陪我‘逛街\’过节,可别嫌烦哟! ”因为一天到晚在路面上巡查,张玲风趣地把自己的工作称之为“逛街”。
“鞋子不能摆出来了! ”看到颍上路一家鞋店把摊子摆到了路上,张玲上前“交涉”,让店主按照城市管理要求摆放。 “店里没地方放,不摆出来怎么做生意啊! ”店主一脸的不高兴。 “你搬出来,影响到别人。人总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更何况占用了公共场地。无论如何都不能摆,要不我帮你把鞋子搬进去吧。 ”不一会儿,张玲和同行的同事一起,帮店主把几十双鞋子搬回店里码好。
“小郑,你在这里盯一会,防止我们走了店主再摆出来。我到前面去看看。 ”作为庐阳区海棠街道最大的城市管理网格——藕塘社区网格的负责人,31岁的张玲年纪不大,但城市管理经验却挺丰富。小郑是她的同事。 “店主知道出摊摆放不对,只是想过节多挣点钱。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国有国法、城有城规\’,每个人都得遵守城市的秩序。 ”张玲边说边把地上的一个塑料袋捡起来投进垃圾桶。
临近中午,张玲的制服已经汗湿。早晨6点,和同为城管执法队员的爱人一起把两岁的孩子送到奶奶家后,就奔赴岗位。7点开始上路,上午她已经徒步巡查3个多小时了。 “干我们这行就是这样,别人过节假日,我们最忙。辛苦点没什么,就是亏欠了孩子,不能带他逛公园。 ”说到这儿,张玲的表情充满了愧疚。
“海棠中队,刚才市民打电话投诉临泉路与颍上路交口有店家促销噪音过大,请你们过去处理一下。 ”下午2点30分,张玲又来到颍上路巡查。听到对讲机中城管指挥中心转来的投诉,她加快了脚步。“老板,你家促销声音太大,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请你把音量调小一点。”交涉了好半天,店主才把音响的音量调小了。张玲将处理情况回复指挥中心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周围又巡查了一会,防止那位店主搞小动作。随后她又联系保洁公司,希望他们尽快处理巡查中发现的几处“牛皮癣”……
下午6点,同事们照顾她是女同志,让她赶紧回去看孩子。 “我老公要到晚上9点多才能下班。当城管很辛苦,不但要直面矛盾,还经常不被人理解。但是我相信只要管理服务化、服务人性化,彼此将心比心,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城市干净美丽,我们累点也开心! ”张玲笑着说。
新闻推荐
全球首款智能语音手表“安徽造”“能听会说”,监护健康,成为生活“百事通”
“能听会说”,监护健康,成为生活“百事通”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