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 周畅
全国第一个老年节之际,养老再成热议话题。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与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相似,社区普遍存在养老服务匮乏现象。不让“最后一公里”成为保障老年人权益的“短板”,是当前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社会转型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基本现象是社会保障短缺。体现在老有所养问题上,就是到哪里都要花钱。健身、上学、娱乐等场所,几乎没有免费的“午餐”。而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习惯于节俭过日子,但凡非生活必需,就不愿意掏钱。于是,路边锻炼、河边遛鸟、楼边打牌等等,就成了城市一景,也是当下国内老年人活动的基本方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决定了老年人活动除了专业养老机构外,主要靠居家养老。这就意味着社区服务这“最后一公里”对于社会养老工作相当重要。
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症结主要在于政府投入不足。为老年人服务投入多、赚钱难,使得社区不愿在这方面多花心思。因此,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提高认识,把提升养老服务作为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像配建幼儿园、学校一样配建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把建立日间照料场所等助老设施作为社区标准化评价的内容之一,鼓励和支持社区养老义工等服务组织发展。
实现老有所养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不妨从第一个老年节开始,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作为一个着力点,让社区成为广大老年人生活的乐园。
(据新华社合肥10月13日电)
新闻推荐
日前,徽州区交通运输局举办了为期4天的驾校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该区35名驾校教练员参训。培训班邀请了合肥交通技术学校教授,徽州区检察院、交警大队、运管所负责人到会,围绕教育心理学、职业道...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