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报社希望谋划一次大型的宣传,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合肥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当时经过讨论,无论是我们擅长的特刊、还是专题报道,我们都觉得不够新鲜也不足以吸引读者了,更不能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彰显出媒体的声音和主张。彼时,平面媒体进入“读图时代”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出现在我们设想中:能不能组织一次航拍,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一个完全不同的合肥城。
尽管省内媒体中此前从没有过航拍的先例,但经过讨论,我们觉得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于是从7月份本报开始筹划航拍,到8月底正式开始踩线、试飞,再到9月初正式完成航拍,在前后一个多月时间内,本报上下一心,克服种种困难以及天气条件不利的影响,坚持完成航拍任务,不仅全省首创完成了媒体航拍的任务,也将一个美不胜收的合肥全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为此次航拍合肥任务的策划者、执行者之一,我不仅全程参与统筹策划,更直接进行了登机航拍。虽然已时隔四年,但对当时的一幕幕依然记忆犹新。在航拍的日子里,为了守候好天气,几乎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待命,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往往持续到夕阳落山、最后一丝光线消失,而高空的乱流也常常将我们执飞的超轻型飞机抛来抛去。虽然辛苦,但是每天从高空视角看到如此美景,特别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常常在合肥上空“迷失”地标,自豪和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最终,本报在9月上旬完成航拍计划,先后推出了《航拍合肥》、《飞越合肥》两期专题特刊,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了广泛关注和极佳的声誉。随后,本报又精选130多张航拍图片在国庆期间推出航拍合肥图片展,成为当年国庆期间奉献给合肥市民的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航拍合肥,是省内平面媒体在报道方式上实现了一次质的提升,也是本报以媒体人的创新精神对高速发展的合肥一次全景记录。变高、变大、变美的合肥更是我们得以率先“飞越”的源动力。 记者孙超
创新助合肥腾飞
●大招商:2011年12月,100个史上最高规格的招商小组整装待发,合肥市派出百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奔赴全球“脱产”招商,开启招商新模式,这支队伍先后为合肥带来了华南城、TCL、南车集团等五百强企业。
●招投标:2006年初,合肥市整合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出让等领域的机构和职能,组建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交易平台。是年12月25日,新组建的合肥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合肥招标投标中心正式运行。历经多年发展,在全国打响了招投标的“合肥模式”。
●效能建设:让政府的服务更高效,这一点合肥坚持干了8年,引得联想、TCL等一批知名企业的称赞。 2012年7月,合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行政审批流程标准化,如果你想开一家公司,准备好相关材料,5天之内就能搞定,最快1天就能办结。今年,全新的“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刚刚满“周岁”,直通车融电话、网络、微博三个受理平台为一体,开全国之先河;同时,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131项。
●社会管理: 2013年2月,安徽首个街道级大社区揭牌。小区内要不要居家养老中心?在滨湖世纪大社区,这样的问题不再由政府拍板,而交由社区共治理事会决定,从而逐渐实现社会多元共治和居民自治,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记者 张伟
新闻推荐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医生杨清峰今接热线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