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为迎接盛会的到来,今天起,本报将开设《“双轮”驱动,安徽加速度——喜迎十八届三中全会》专栏,围绕安徽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主题,为读者展现安徽勇立潮头,以科技创新为强大引擎,建设“三个强省”的生动画卷。
本报讯(记者 胡霈霖)
未来的通信网络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绝对不会被破译的密码、有没有绝对安全可靠的通信?现代量子信息理论与实验的飞速发展,有望实现“绝对保密的通信”。目前,中科大潘建伟的团队已启动 “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建设,这个城际量子通信网络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地,有望在两三年内投入使用。
潘建伟认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第二步是通过量子中继器实现城际量子通信网络;第三步是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2008年,中科大潘建伟小组建成光量子电话网,实现了“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网络通话;2012年初,潘建伟小组在合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46节点量子通信试验网,标志着大容量的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取得关键突破;与此同时,新华社和中科大合作建设的“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在北京开通,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量子通信网络对金融信息的安全传输。在城际量子通信网络方面,连接北京和上海的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网工程“京沪干线”已正式立项,有望在两三年内投入使用,建成后将用于确保京沪两地金融信息的安全传输。
2012年年底,英国《自然》杂志在一篇对潘建伟团队的报道中写道:“如果第一个 ‘量子互联网\’将连接成功,这个网络将是一个超级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这也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领域的崛起,从十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
■新闻附件
创新驱动成安徽“核动力”
在 “科教兴皖”、“创新驱动”战略下,近年来,安徽省加快创新型安徽建设,全省主要创新指标位居中西部前列,科技创新成引领安徽发展的一大特色、一个品牌,创新驱动已成安徽崛起 “核动力”。中科大在量子领域的崛起不仅代表安徽,更代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突破,彰显出安徽力量与中国力量,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亚林 汪漪)日前,合肥热电集团滨湖服务所正式挂牌,标志着滨湖集中供热与全合肥市集中供热连成 “一体”。滨湖服务所主要负责繁华大道以南,合安高速(京台高速)以东的集中供热覆盖区域,下设营销服...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