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清理董铺、大房郢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面源污染,关闭污染企业、开展小流域生态治理……”近日,为加强全市人民 “大水缸”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我区专门成立清理水源地保护区内面源污染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庐阳区彻底清理水源地保护区内面源污染工作方案》。据了解,在前期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近亿元的基础上,区财政再次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编织饮用水源地“保护网“。
多项举措确保清理实效
在三十岗乡陈龙村牛蛙养殖场,记者看到,十几条用作养蛙的沟渠已经干涸。“如果你一个星期前来,还能听到牛蛙的叫声。在我们的耐心劝解和说服下,养殖户终于搬离了这里。”陈龙村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正是养殖牛蛙的好时节,往年这里产的牛蛙供不应求,但保护好合肥人民的“大水缸”是第一位的,少数人的利益要服从大局。
为确保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长效进展,我区主要负责人多次到现场督查面源污染整治情况,并实行“日报表、周调度”制度。同时,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把此项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量化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履职尽责内容,实行“一票否决”。目标是在今年12月31日前,对董铺和大房郢水库一级保护区内除涵养林外的全部污染源和二级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源等全部清理,用实际行动呵护好合肥人民的“大水缸”。
七大工程标本兼治污染
记者从区环保局了解到,我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充分利用董铺和大房郢水库周边及上游湿地环境,重点实施水质监测、水岸清理、污染源治理、水源地保护、市政管网建设、生态修复和美好乡村建设等“七大工程”标本兼治水环境。通过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畜禽水产养殖场、花卉蔬菜种植实施搬迁取缔等措施,严防生产生活对水源地保护区水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
为从源头保护好水环境,我区还将河道水体情况、淤积情况、污水排放情况、环境卫生状况等信息进行全面登记造册,实施“一河一方略”治理,对水源地保护区内违规建设等重拳出击。截至目前,共搬迁或取缔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畜禽水产养殖场和其他经营作坊172家,废旧物资收购点12处。彻底封堵、截流排污口19个,拆除圈舍4.1万平方米,拆除围库造塘165亩及违法建设6700平方米,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近亿元。下达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责令改正通知书171份,立案查处9起,已结案8起,罚款22.1万元。
大手笔建设提升水环境质量
我区在做好饮用水源地和河道污染清理的同时,投入巨资,大手笔建设和谋划一批水环境生态治理项目。目前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董铺和大房郢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湿地一期项目、四里河生态修复项目、三十岗生态湿地公园和庐阳工业区污水管网提升工程,累计预算投入数亿元资金。实施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土地整治项目,涉及搬迁9778户、30511人,拆迁房屋面积172.06万平方米,宅基地面积7939亩,目前已完成25个村民组2355户6635人共39万平方米房屋的搬(拆)迁工作量,有效控制和消除了水库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部分污染源。
目前,我区还在积极谋划12个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期项目,概算总投资11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水源地保护区水环境质量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市民“大水缸”里的水将更清甜甘冽。
(王领 吴阿敏)
新闻推荐
他年幼失聪,但他执着求索终圆大学梦;他求职碰壁,却自强不息成为创业带头人。他就是杏林街道丽都社区34岁的创业青年--何煜。就业碰壁--锻造一颗创业心2001年何煜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