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11月3日从逍遥津公园管理处获悉,为改善逍遥津公园的水质环境,该公园正在种植水草,还有望养鱼、养蚌,用全生态方式试点治水。
据逍遥津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逍遥津公园整个水面面积11.2公顷,包括逍遥湖和西园区各条河道。由于都是封闭性水体,枯叶杂物淤泥长期沉积,造成水质富营养化。遇到高温等恶劣天气,导致公园湖体和河道不同程度地多次暴发蓝藻,形成一层蓝绿色的浮沫,腥臭难闻。
针对公园水质环境的具体情况,逍遥津公园管理处于10月中旬,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环评机构对园区水体水质进行了取样鉴定,并邀请相关专家在西园一处近800平方米的河道内进行试验段治理,主要通过采取种植水草,养殖鱼类、蚌类、有益微生物等措施进行全生态水环境治理。
目前,逍遥津公园西园该段河道内水草栽植工作已基本完成,这些水草主要采取重物垂挂的方式,将其根部系上一个个小沙袋,然后将这些水草像降落伞一样沉于河底。据悉,下一步逍遥津公园管理处将观察其对水质的净化状况后,再进行后续治理工作。
(彭代国 赵静)
新闻时评
本文11月4日在《江淮晨报》刊登后,该报于11月5日在二版发表评论文章如下:
逍遥津尝试生态治水
有助提升老公园品质
□ 石庆生
逍遥津和包河两公园地处合肥老城区,联系着合肥人的记忆。虽然随着合肥市区扩大和中心城区居民外迁,从公园面积、植被情况和景点设施等各方面来看,合肥也已有公园超过上述两公园,但作为合肥的标志性公园,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的“象征”意义不可取代。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其建设得更精致、完美。
对一座公园的品质来说,水质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但水质突出显示了公园“自然”的一面,因此以“治水”作为突破口提升公园整体品质无可厚非。据报道,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装备今年年底竣工,届时每天将产出主要指标达四类的尾水,其中10万吨“专供”包河、银河,包河、银河水质将更净、更清。而逍遥津公园治理水质又是另一项积极举措。
除了水质问题,我们还应看到,逍遥津公园里逐步增多的电动游乐设施冲淡了其原有的秀丽、幽雅的“味道”;而包河公园则存在收费景点偏多等问题。因此,还应该有更加整体化的考虑,重新“设计”两公园,加大其城市标志色彩和服务性。
例如成都的人民公园地处闹市中心,但作为老城区中老年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的特色十分鲜明;而新改建的春熙街、锦里和宽窄巷子等景点,形成体系的街头雕塑和地面浮雕、说明历史情况的碑刻以及大幅街头老照片展示等都很有特色,而且与整体环境相融合,并营造了环境的历史感,大大增加了景点吸引力,值得学习。以逍遥津和包河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方面的提升相信也一定能做到。
提升公园作为公共休闲场所的“服务性”是一项综合性任务,其中水质的改善是基础性要求。作为市民,我们不仅希望合肥老公园“治水”卓有成效,更期待公园整体品质的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13日下午,合肥市“文明上网宣传月”启动暨庐阳区文明上网先锋队集体授旗仪式在淮河路步行街举行。省网宣办主任章理中,省网宣办宣传处处长李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网宣办主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