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宝元
日前,省城合肥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加大对“一尘两气三厂”即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排气、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的检查整治力度;责令马钢(合肥)公司停止不达标排污并处罚款;要求一批重污染企业搬迁,对污染源实行“定人、定位、定责”。
与全国其他省市比,这些举措的出台虽稍显滞后,但我们还是要为之叫好。因为在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面前,政府已有所作为,担当起本应承担的责任。
雾霾是“公地悲剧”,责任似乎难以厘清。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相关职能部门,或者研究机构对污染的重点、源头做出“科学的定论”。其实,在气象监测点都还不甚完善的当下,所谓的“定论”只能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难逃避重就轻之嫌。
治霾,板子到底该打向谁?从国务院发布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以及合肥市重点瞄准的整治对象中,我们就可看出端倪。我们经常说不能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一些地方或企业甚至连“后治理”都做不到。所以说,尽管治霾“全民有责”,需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但政府显然是“第一责任人”。
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治理雾霾上作出了不少努力。东北、华北等地一些城市相继制定了应急预案,如辽宁开出了“雾霾罚单”,以罚促改;北京用人工降雨等方法进行消雾试验;河北省表示削减近三分之一钢铁产能,石家庄市治雾霾一天就拆除了18家水泥企业……
尽管如此,雾霾毕竟是长期以来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偏差以及环保措施执行不力累积而成,绝非短期内能彻底解决,有专家称中国雾霾高发可能还将持续一二十年。因此,治理雾霾不能靠运动式的“一阵风”,而要靠精准的“路线图”、明晰的“责任清单”和有力的长效机制。相关的“责任清单”,应该明确到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乃至每个人。唯有如此,方能形成合力,还人民群众一片蓝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聂扬飞)12月27日,致公党安徽省五届三次全委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了致公党十四届二中全会精神,听取并审议省政府副省长、致公党安徽省委主委谢...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