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探测器本身加上推进剂共3780公斤的“庞然大物”在11分钟里速度从每秒约1.7公里减到零,从15公里高处降落到一个陌生又崎岖不平的地方,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
“嫦娥”的“轻功”是怎样炼成的?专家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在“嫦娥”的“脑子”里输入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和缓速下降六道“密码”。
动力:推得精、变得准
问:月球上空没有大气,嫦娥三号是如何实现减速的?
火箭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副院长刘志让:我们为嫦娥三号量身研制了变推力发动机。它朝着嫦娥三号落月运动的反方向作用,从而实现减速。只有发动机“推得精”,嫦娥三号的速度才能“变得准”。嫦娥三号推进分系统由1台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和若干台姿控发动机组成。这台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是我国目前推力变化范围最大的发动机。
制导:聪明的“大脑”
问:15公里内的动力下降,嫦娥三号是自主导航还是根据地面指令行动?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谭梅:整个动力下降段就十多分钟,时间非常非常短。国外同行把类似这种地面无法直接控制探测器的短暂时间称为“黑色瞬间”。只能事先把程序设定好存进去,让嫦娥三号有“足够聪明的大脑”——导航制导控制系统。
嫦娥三号着陆器分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熇:导航制导控制系统是整个探测器的重大难点之一。我们为嫦娥三号装备了全新的测距测速敏感器以及地形识别设备,同时研发了一套完整的控制算法。导航制导控制系统将测速测距数据和地形数据结合判断,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策略来控制推进系统,确保实现平稳降落。
避障:“我们都是你的眼”
问:月面崎岖不平,嫦娥三号如何避开岩石大坑?
张熇:嫦娥三号在接近段有一次光学成像,先大范围找一个相对平的地方挪到那附近。然后一百米悬停的时候再找一个更平坦的小范围。
谭梅:悬停的目的就是让嫦娥三号避开障碍、搜索安全着陆区。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相对平坦。但月球表面仍然存在坡度、石块等不确定地质条件。嫦娥三号携带的测距测速仪,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等就相当于嫦娥的“眼睛”。它们对月球表面快速扫描,并绘制出立体影像。
落月:“中华好轻功”
问:嫦娥一号完成绕月使命后重重撞月香销玉殒,嫦娥三号如何做到轻柔落月?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地外探测器的落地缓冲可以用气囊或者缓冲腿,嫦娥三号采用了四条着陆腿。它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带腿的航天器。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固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着陆器缓冲吸能部件,采用了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高吸能本领的新材料,确保着陆器以舒适的方式着陆,而不翻倒。
着陆缓冲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杨建中:这四条腿着陆时承受巨大的冲击,却能保证嫦娥三号强、轻、柔、稳地落月。我们骄傲地称之为“中国腿”。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罗沙 李志晖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许蓓蓓)青嫩欲滴的芽苗菜、新鲜制作的油酥烧饼、风味各异的南北干货……12月13日至15日,2013中国(合肥)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现场近万种农产品令参观市民目不暇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