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婷
6年前下岗的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河街道居民吴之群,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独自带着女儿艰难生活。在今年初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四里河街道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得知了吴之群的情况,安排她免费参加家政培训,还帮她在家政公司找到了工作。 “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就有了保障,我心里也踏实了。 ”吴之群说。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累计成立1500多个街道、乡镇及2500多个城市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对就业援助对象实施动态管理。2008年以来,累计帮扶了32.9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帮扶2836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特点,安徽省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后勤保障类公益性岗位,目前全省共有公益性岗位5.6万个左右。同时,各地基本建立了公益性岗位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已由2003年平均每月265.8元上涨至500元左右,确保公益性岗位的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011年以来,安徽省进一步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援助政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社保补贴,吸纳零就业家庭的还可以享受一次性就业奖励;对零就业家庭子女考入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学习的,每学年给予1000元补贴;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对包括低收入家庭未就业子女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费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可享受社保补贴。今年7月,安徽省进一步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将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由3项扩大到5项。其中,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由2006年每人每月78元上涨至200元、医保补贴由每人每月10元上涨至50元。
【记者手记】
就业难,难在哪?总体上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变,总量压力大持续存在。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做好就业帮扶,关键在于改革与创新:政府要强化就业动态监测,对就业困难人员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鼓励自主创业,扶植网络就业……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是挑战,也是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保证就业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这是民生改善的努力方向,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
新闻推荐
合肥绿化管理出新规毁一棵树罚款从200元以上提高到2000元以上
毁一棵树罚款从200元以上提高到2000元以上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