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安徽试点建设创新型省份机遇,牢牢把握“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积极探索区域创新发展道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体系日益健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开启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2013年,合肥高新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5.66亿元(分成前1233亿元),同比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0.6亿元(分成前387亿元),同比增长21.4%;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51.87亿元,同比增长14%;全年GDP预计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11.4%;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
聚焦企业主体,深耕“小盆景”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稳步增长,合肥高新区着力聚焦企业主体,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选择创新能力较强、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市场、资本、发展模式上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使这些创新“小盆景”快速壮大。计划实施以来,已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54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型企业达到了130家。
为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承接成果转化的能力,高新区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研发平台,重点解决科技成果工程化问题。2013年,欧普康视、安大华泰等43家企业成功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资助总额2960万元;四创电子承担的“多波段主被动毫米波云水探测仪开发和应用”成功列入国家重大仪器专项。两年内高新区共有5家企业获得该专项中央财政经费近1.7亿元,极大提升了高新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同时加大对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的管理,“城市安全和信息安全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 2013年,全区专利授权量2349件,同比增长1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40%。申报创新基金项目88个,占全市一半。
激发产业活力,做精“大风景”
通用机械研究院组建的 “极端环境重大承压设备设计制造与维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选2013年度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时代出版组建的“数字与新媒体出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联盟,“城市安全和信息安全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2013年,合肥高新区产业创新活力强劲迸发。
合肥高新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大力培育和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公共安全、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联盟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扩散,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3年,高新区新建公共安全、集成电路、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启动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实施“首台首套”示范政策,加速新兴产业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新华社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开通运行,启动建设合肥公安量子安全通信工程(天网工程)。支持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为科力信息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提供32平方公里实验外场。依托科大讯飞先进的语音技术,建设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瞄准“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千亿美元产业”的目标,树立中国第一语音产业基地的品牌。
加快载体建设,推动“协同创新”
推进中科大先研院建设。按照“省部合作、市校共建”方式,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一年多来,逐步形成了“1343创新发展工作思路”。目前,先研院已入驻424名工程硕士,与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共建23个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凝炼先进技术项目107个,建立2支中科大先研院风险投资基金,孵化了23家高技术企业,吸引社会资本1.34亿元。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优化创新服务为宗旨,形成科技资源集聚共享机制。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中心围绕“展示、转化、交易、服务”主线,已建成安徽省科技创新成果展厅、中国技术交易所合肥工作站等十余个服务子平台,形成“科技超市”,实现“找成果、找仪器、找文献、找企业、找资金、找专家、找政策、找人才”一站式服务。其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集聚2000套(台)仪器设备,已有近千家企业使用了共享资源。
持续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构建涵盖 “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网络化的孵化服务体系。目前,高新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省级孵化器4家,孵化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00多家,毕业企业800余家。合肥创新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一期入驻企业217家,注册资本22.6亿元,吸纳就业一万余人。创新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总建筑面积达71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
科技金融结合,深化融资服务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建立银行、担保、风险投资、小额贷款、上市融资、知识产权等多层次科技融资体系和创业辅导体系。推动企业上市,建立70多家上市企业储备库,备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新三板”)扩容,建立了200余家“股转系统”企业后备资源库,目前已有46家企业与券商签订“股转系统”协议,园区已上市公司达到14家,直接融资额超过110亿元。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努力形成股权投资基金的集聚区,先后发起成立国安、高科、兴皖和鼎信4支政府参股引导的风险投资基金和1支国有全资的天使投资基金,总额16.8亿元,全区创投公司达15家,总规模60多亿元。组织银企对接,与杭州银行、徽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合作开展“创新贷”、“助保贷”试点工作,对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更优惠的信贷支持。现已有50家企业申请“创新贷”、“助保贷”业务,成功贷款总额超1亿元。设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2013年7月,安徽省股权交易中心在高新区成立,目前,中心已登记托管全省各类未上市企业127家,托管总股本达到158亿股,为托管企业融资6000万元。一批在中心托管和挂牌的企业通过存量股权转让、定向增资扩股、股权质押融资等多种方式,以较低成本及时获得了发展资金,走上良性发展快车道。
九万里风篷正举。合肥高新区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疾驶在富民强国的发展大潮中。2014年,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合肥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按照“做大总量、做高质量、做美环境、做优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核心,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推进“中科智城、江淮硅谷”建设,打造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
(汪永安 杨萃)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黄永礼全程指导,指明方向,严格要求,激发动力。根据安徽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安排,省领导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单位,具体进行指导,亲力亲为推进。省领导身体...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