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蓓蓓
严冬腊月,天气寒冷,可当记者来到三里街街道双窑洞棚户区拆迁安置点时,却感到格外温暖热闹。刚刚交房不久的居民们正喜气洋洋地装修新房,家家户户充满欢声笑语。在这片曾经遍布陈旧老化、破烂不堪连片危房的棚户区,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楼房;曾经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的地面,也变成了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道路。
“我家装修已经快要结束,透透气,过了年就能搬进去了! ”5号楼住户、原双窑洞搬迁户赵国防大爷提及即将迁入新居,一脸喜悦。说到这次分房,赵大爷连声赞叹“十分满意”。赵大爷说,他原本以为这次分房肯定会有矛盾纠纷;更担心当初交房交得早的他“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选不到中意的房子。没想到,街道严格执行当初承诺的“先搬迁、先选号”的政策,大家都心服口服,排队整齐有序。赵大爷只花几分钟就选好了房,而且是最中意的“第一志愿”。
赵大爷告诉记者,在回迁房建设过程中,街道为最大限度地征求群众的意见,还在搬迁户中选了几位 “群众监督员”,他也是监督员中的一员。“我在工程的各个节点监督项目进展,还被请到安置房建设现场给房屋质量‘挑毛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虚心接纳,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街道的这一系列透明公开、贴近民心的举措,让赵大爷心里既满意,又踏实、感动。
在三里街街道铁路一村社区服务大厅,一个精美的洗化产品展示区域特别显眼,这就是街道特意为辖区居民程美云搭建的“创业平台”。程美云告诉记者,3年前,她为了救女儿,不幸被车轮碾伤失去一条腿;因为家境不好,自己也没有工作,生活几乎难以维系。街道不但发动社会各界给她捐款捐物,而且还给她介绍了一个产品销售员工作,并在街道范围内开辟了3个产品展示点,帮助她“打广告”。街道妇联主席罗琍琍经常陪程美云拉家常,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还介绍她去街道残疾人服务中心做康复、学插花、串珠子……在大家的帮助下,程美云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变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了。“老百姓的满意,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里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桑宝君说,“辖区困难群体多,想改变现状、追求平等公平的愿望也最强烈。街居干部就要把服务对象当亲人,拿出最大的诚意,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尊重民意,和群众心贴心,决不能‘摆谱\’。 ”实际工作中,街道建立了街居干部和群众“人对人”的联系网络,确保每个困难户都能得到街居干部的对口帮扶;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给每位走访人员发放“民心本”,记录和反映群众的疾苦心声。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搬迁工作和其他民生工程中,坚持阳光操作、透明公开,一系列举措提高了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新闻推荐
1月8日,合肥市庐阳区跃进小学,文明上网志愿者为学生进行上网辅导。为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做到健康绿色上网,庐阳区大杨镇关工委组织文明上网志愿者定期到辖区中小学开展文明上网辅导,为学生讲解文...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