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猴、小猪、小狗……不一会,十二生肖手工艺品全部齐活;一朵朵各种颜色的小花插在花瓶里,更有蜻蜓、蝴蝶嬉戏两旁。近日,记者走进杏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时,看到十几名残疾人正在精心编织手工艺品。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各种手工艺品都是近期他们用小塑料珠、丝线等材料编织而成的。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义务劳动,并希望把编织好的手工艺品拿出去义卖,用义卖的收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些编织手工艺品的残疾人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她在高三时出了车祸,无法正常行走。凭借着顽强毅力,她于去年顺利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这位乐观的女孩告诉记者,当得知该社区文化中心有这样的活动时,便主动报名加入编制手工艺品队伍,希望通过自己的义务劳动,把爱心传递下去。
据了解,我区目前共有残疾人2.1万人,占总人口的4.38%,其中视力残疾人约2300人、听力言语残疾人约2000人。区残联工作人员朱金亮告诉记者,相对听力有问题的残疾人群,视力残疾的人群生活更不方便,很难外出参加活动,生活比较单调。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人会变得孤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为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近年来,我区面向残疾人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比赛活动,并定期放映盲人专场电影。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的生活,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2013年12月,我区还对辖区内的视力残疾人士免费发放收音机750多台,帮助他们通过声音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们与合肥市图书馆联手,为百余名残疾人发放了‘数字资源远程阅览卡\’,组织了多次读书沙龙。”区残联负责人表示,很多有视力障碍的人其实很喜欢看书,为让他们可以和健全人一样享受到读书、休闲的乐趣,我区先后投入资金购置盲文图书5000余册,无障碍电影碟片2000余盘以及200余副盲文象棋、盲文扑克等,配备到71个社区(村)。
“残疾人最大的问题还是心理障碍,关键是鼓励他们多与外界交流。”杏林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尹世平告诉记者,因为成立了这个活动中心,对辖区居民开放棋牌室、舞蹈室等场所,并定期举办演出、摄影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残疾人前来参与。事实证明,许多残疾人由此从内敛变得开朗,从沉默变得愿意主动与人交流,有了很大改变。
一个个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举措,推动了我区残疾人群众文化活动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自2013年以来,我区先后建成杏林街道丽都社区、四里河街道四河社区等九个残疾人“阳光e站”,每个e站配有书画室、残疾人康复室、影像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等多个设施。我区还成立了全省首个残疾人腰鼓队,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瑜伽队、合唱团、舞蹈队、编织社、骑行队等也相继成立,形成了“一街一品、一居一特”的庐阳残疾人特色文化品牌。如今,残疾人在城区享有“15分钟文体活动圈”,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首善庐阳”这片蓝天下享有与健全人同样的幸福和快乐。(王领 刘晓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23日上午,安徽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慈善捐赠活动在我区举行。市慈善协会会长周富如,市政协副主席华艾,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明,区委书记吴劲,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思军,区委...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