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改革创新,推动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2-10 23:05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 ”《报告》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必将在江淮大地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

《报告》在描绘2014年发展蓝图时明确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为重要驱动,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报告》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等方面,部署了今年深化改革的任务,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解读】

把“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报告》的突出亮点。深化国企改革方面,将分类推进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引入优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对提供公益性产品或服务的国有企业,加大国有资本投入,促其发挥更大作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将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探索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县级以上部门预算公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将全面完成8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还将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衔接,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完成省级以下工商、质监、食品药品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分级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方面,以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有序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关键词·

稳增长

《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和完善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增强企业活力,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势头。【解读】

扩大有效投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是今年安徽省稳增长的重要“三招棋”。安徽省将发挥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效,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民营经济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持续动力,《报告》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制定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 《报告》对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营造消费环境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推进城市商业集聚区、15分钟便民消费圈建设。

·关键词·

转型升级

《报告》明确,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今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解读】

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将继续发挥合芜蚌试验区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启动创新创业科技团队扶持计划和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安徽省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上,将加快区域性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和商贸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航空、航运服务和临港经济,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产业,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解读】

《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报告》要求,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保持城市历史记忆,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彰显徽风皖韵的美丽城镇。《报告》还作出推动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和跨江发展等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报告》指出,加快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解读】

《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激励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净化产地环境,提高安徽省农产品“绿色竞争力”。今年还将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定向扶持,重点支持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等新型合作,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美好乡村建设更加突出兴业富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报告》指出,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竞争新优势,拓展开放发展新境界。【解读】

今年,安徽省将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推进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口岸经济区,加快合肥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申报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支持有条件的园(港)区争取自贸区试点。同时,将大力推进企业走出去,深化对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推进一批骨干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园区,建立企业跨国经营激励机制,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关键词·

文化繁荣发展

《报告》指出,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着力打造文化强省。【解读】

在部署文化发展时,《报告》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摆在首位,提出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省情教育,凝聚全省人民热爱安徽、发展安徽的精神力量,营造昂扬向上、和谐奋进的社会氛围。同时,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行具体部署,提出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文化街区。

·关键词·

改善生态环境

《报告》指出,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强省建设,让江淮大地天长蓝、水长清、人民生活更美好。【解读】

《报告》明确,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将全面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秸秆焚烧、城市扬尘等治理,建设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率达到80%以上。 《报告》还提出,建立和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

·关键词·

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指出,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织好保障民生安全网。【解读】

《报告》明确,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成2291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青年创业计划,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医疗服务。落实免疫规划、妇幼保健、重大疾病防控和慢性病干预措施,加强卫生应急监测和应急准备。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办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等赛会。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帮扶体系,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等。巩固完善民生工程,投入686.3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完善民生工程考核办法,加强绩效评价,切实把民生工程办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关键词·

和谐稳定

《报告》指出,着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解读】

《报告》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及时反映和协调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报告》还要求,加强公共安全防控,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关键词·

政府建设

《报告》指出,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解读】

《报告》对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作出全面部署。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必经程序。及时主动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建立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积极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质量效益、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指标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夙夜在公,埋头苦干,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桎梏、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寻求改革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汇聚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等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论述,彰显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坚定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撰稿:本报记者 胡旭

新闻推荐

汽车零件出口民营占六成

本报讯(记者 王恺 通讯员 叶元真)合肥海关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安徽省汽车零件出口4.7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民营企业表现抢眼,去年出口汽车零件2.8亿美元,占汽车零件出口总值的60%。美国...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改革创新,推动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