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相识,从共同的“爱心传递”开始;爱心,在更多的具体行动中汇聚。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身份,却因为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而聚集在一起,用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的涵义,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近年来,我区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在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共建立志愿者服务站20个,非公企业志愿者服务队近100个,拥有注册志愿者4万余名。志愿服务内容涉及科普宣传、政策宣讲、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环保植树、敬老爱老、助残扶孤等多个方面,为进一步推动“幸福庐阳”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志愿者先行
在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记者看到“小红帽”党员志愿者巡逻队完善的服务制度。该巡逻队发起者之一的徐琴芬告诉记者,巡逻队刚成立时只有7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41人。巡逻内容也由成立之初的治安巡逻扩展到“牛皮癣”清理、车辆停放管理等方面。
该社居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街居体制改革后,社区管理范围和户数急剧增长,管理难度加大,以“小红帽”党员志愿者巡逻队为代表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和谐社区建设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较色。
据了解,自2013年9月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区按照街道社区实际和居民的现实需求,从项目确定、招募公告、制度建设及服务时间的确定等方面做实做细工作。在前期试点的三个街道组建了24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招募了党员志愿者364名,并定期开展志愿活动,起到良好的效果。
架起爱心桥梁--打造志愿者之家
“去年七月份,我母亲因患白血病急需用血时,因为有他们及时义务献血,使我母亲转危为安。”四里河街道桃花社区的戴大哥告诉记者,“从那以后,我就申请加入志愿者之家这个大家庭了。今后,我也将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据合肥志愿者之家负责人介绍,该团体成立于2010年10月10日,由13个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组建,现已发展到接近2000人,志愿者来自世界各地。该团体致力开展献血、助学、敬老、助残、扶贫、环保等六个方面的公益活动。该团体自成立以来,先后向贫困地区及社会福利机构捐赠衣物上万件、资助类似白血病患者百余人,开展爱心助学、助残等各类活动600余次,并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其中的佼佼者洪云子曾两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马宜华等人被评为“全国五星级志愿者”。“我们每个月都有志愿服务活动,有到山区助学的、有慰问老人的。”在合肥志愿者之家办公室,记者看到该团体的志愿服务工作计划表,服务内容和时间标注得十分详细,并明确到具体负责人。四里河街道负责人表示,“合肥志愿者之家”作为该街道重点打造的社会志愿者服务品牌,与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相得益彰,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关注留守儿童--成立特色活动中心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儿童数量增加的实际情况,团区委联合杏花村街道,与合肥华益助弱服务中心合作,在该街道汲桥新村社区试点开设“杏树花香-流动(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周周一至周日,为辖区流动儿童提供日托服务、学习辅导,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素质拓展和心理辅导,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城市流动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此举也为我区其他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化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在全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示范作用,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相继推出志愿服务特色,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去年以来,我区中小学启动“学雷锋 争当志愿小义工”活动,引导全区青少年、家长、教师关注并参与志愿服务。为积极响应市文明委要求,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志愿服务广场。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36个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其中杏林街道北都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和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志愿服务广场获评合肥市四星志愿服务广场。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区共有47人被评为区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5个集体被评为区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18人被评为市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7个集体被评为省市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逍遥津街道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全国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王领 张泰丰 陈颖 陶广阔·
新闻推荐
本报讯 3月4日下午,全区扬尘整治暨小锅炉整治工作推进会在区政务中心召开。副区长丁仕旺参加会议。区环保局、区经促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局、区城管局、区安监局、区重点局、区市政园...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