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河区望湖街道五里庙社区岗二居民组,有一栋红砖瓦平房,里面住着73岁的郭永慧老人和她47岁的儿子胡玉琳。为了照顾身有残疾的儿子,老人守了一辈子的寡,将近十年没有离开过家。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春光里的城市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她真想看看。
郭阿姨常常这样坐在门口,看着儿子晒太阳。
46年前,郭阿姨也有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正当她和丈夫满怀期待地等待肚子中的小生命降临时,丈夫却因意外去世。“当时我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为了肚子里的孩子,除了坚持往下走没有别的路。”然而祸不单行,“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经常抽筋发烧,医生说是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此后,孩子落下了手脚残疾,语言功能也发育不全。
郭永慧拿出所有积蓄开始了求医路,“有时听别人说,哪里有个医生不错,背上孩子就走。西医中医都看过,但凡有一点点希望,我都不会放弃。”郭阿姨告诉记者,那段日子里,常常是天还没亮就走出家门,等到天黑得都认不了路了才回来。“虽然儿子的病最后没有治好,但起码我努力过,也就无怨无悔了。”郭阿姨在跟记者聊天时,一直按摩着两个腿的膝盖。这些年背着儿子求医求学,身体也落下了病根,“一到阴天,腰和膝盖就疼得受不了。”
“你问我苦不苦?我只能回答你,能说出的苦都不叫苦了。”郭阿姨告诉记者,这些年,也有不少人介绍对象给她。“但我怕到时对方打退堂鼓,对玉琳是一种打击。”她独自拉扯着儿子,一拉扯就是四十多年。
如今的郭阿姨已经年过七十,双鬓斑白,但看上去还是精神抖擞。郭阿姨说,自己岁数越来越大,她也担心将来没有人来照顾儿子。于是,郭阿姨开始教儿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烧水、洗衣、做饭。
平日里,郭阿姨和儿子除了守着家里那台年代已久的电视机外,再无任何消遣了,“算算大概已经有十年没去外面走走了。”这些年,合肥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郭阿姨感受得并不真切。“玉琳说话不利索,没办法聊天,但他想说的我都明白。”更多的时候,她喜欢靠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在她的世界里,除了门前那块菜地,就只剩下儿子了。
郭阿姨告诉记者,其实她也想出去走走,但生活的重担让她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这些。“只要孩子好,其他的都不重要,这四十多年来,我跟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郭永慧,你多活一天,孩子就多幸福一天。\’”
管继光 本报记者 郑非/文 卞世鹏/图
新闻推荐
美菱冰箱“一年抢一回”——3月28、29、30日安徽“开抢”,错过3天再等1年!
——3月28、29、30日安徽“开抢”,错过3天再等1年!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