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上的灯最好换成声控灯”、“校园内多设几个垃圾桶”、“打开水的点太少了”、“食堂价格太贵”……在合肥32中举行的一日督导学生座谈会上被问到学校有没有让他们不满意的地方时,学生积极地向督学反映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当天,包河创新“一日督导”模式,拿着放大镜帮学校找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包河区教体局督导室主任彭江龙介绍,为了更真实客观地了解学校,“一日督导”采取抽查的方式,不提前向学校打招呼。“这种突击式的检查更加原生态,更有利于督导看见一个‘常态化\’的学校。”彭主任说,“一日督导”注重过程性管理,评价指标是学校的行政后勤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督导的结果会纳入学校的年度考核和校长的绩效考核。
为了让“一日督导”起到作用,还实行了“一日督导回头看”。通过一日督导,评估组梳理学校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学校,学校依此制定整改计划。同时,督导组会跟踪,再次来学校,看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整改是否到位。据介绍,督导队伍除了教体局领导、专职督学、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外,还有学生家长。督导评估组成员的多样化,可以更客观、深层次地介入学校的管理。
“‘一日督导\’这个选题很好,注重学校的常规管理很有必要,而且体系健全、简单,同时专家组选得好,不仅有专家、教授还有学生家长。此外,形式比较好,有问卷调查、随机提问和自由发言。”合肥市教育局总督学毛洪亮建议今后校长不需要准备汇报材料,口头汇报即可。
“一日督导能起到体检的作用,通过把脉、诊断,帮助学校更规范地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包河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3组关系:办学理念和践行的关系;常规管理与学生发展、内涵发展的关系;规范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国家督学、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秋芬说,没有打招呼,近乎原生态的检查更真实也更有价值。据悉,2014年“一日督导”将走进包河区51所学校,让教育日益规范化、质量化。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童眼世界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